(2)動機歸因動態模型的教育意義。
①根據學生的自我歸因,可以預測他們的學習動機。
根據韋納的三維歸因風格,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每個學生對自己學習結果成敗的歸因傾向,還可以預測他未來的學習動機。
②學生的自我歸因雖然不壹定正確,但很重要。
由於普通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環境不太了解,在歸因成敗時難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做出不正確的歸因。從學生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學生的自我歸因是否正確很重要。因為督促學生建立明確的自我概念,促進學生在從認識自己到認識他人的過程中成長,是教育的目的之壹。而如果學生有不正確的歸因,說明他們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③長期的消極歸因不利於學生的人格成長。
學生有積極和消極的自我歸因傾向。視成敗為己任的學生更積極。那些把失敗歸因於自身能力不足或其他外部因素的人更消極。長期的消極歸因會使學生產生習得性無助感,使他們放棄努力的想法。因此,應該指導學生進行更積極的歸因。
④教師反饋是影響學生歸因的重要因素。
韋納發現,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成敗的歸因並不完全基於他們的考試成績,而是受到教師對他表現的反饋的影響。對於壹些缺乏自信,依賴性格的學生來說,想要保持學習動力,在反饋中給予鼓勵和支持,大概比其他方法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