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標誌著白矮星(星系中最常見的恒星)的死亡。然而不同尋常的是,這顆白矮星的死亡伴隨著紫外線閃光。這種罕見的閃光表明,這顆恒星中存在壹些極熱的物質,盡管白矮星是出了名的冷。天文學家不確定是什麽導致了這種光,但對這壹罕見事件的進壹步觀察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是什麽導致白矮星爆炸成為超新星。周四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這些發現,可能會讓科學家們深入了解主導宇宙的難以捉摸的暗能量。
當壹顆恒星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它會耗盡燃料,並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縮。這顆巨星的死亡會導致整個星系的巨大爆炸,這就是超新星。每顆超新星都是獨壹無二的,這源於恒星本身的特性。然而,天文學家非常了解白矮星。這些常見的明星類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溫,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冷。所以上面說的紫外線閃光很容易混淆。紫外線閃光是在過熱的情況下產生的,溫度比太陽高三到四倍,絕大多數超新星無法產生這麽多熱量。
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這項新研究的第壹作者亞當·米勒(Adam miller)認為,這種紫外線閃光顯示了這顆特殊白矮星爆炸的壹些特殊之處。米勒在壹份報告中說:“這些白矮星的爆炸是宇宙中最常見的爆炸,但尤其是它的紫外線閃光。多年來,天文學家壹直在尋找這背後的原因,但他們仍然沒有找到。
這顆超新星在其整個星系中以壹個藍色光點的形式出現,距離地球65438+4億光年(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Adam Miller(西北大學)和D goldstein(加州理工學院))。
進行這項新研究的團隊提出了四種可能導致這種閃光的情況:
壹顆白矮星可能吞噬了壹顆伴星,變得如此巨大和不穩定,以至於爆炸。
來自恒星核心的極熱放射性物質與外層物質混合,導致溫度上升。
外層的氦與恒星中的碳發生反應,引起雙爆。
還是這種閃光是由兩顆白矮星混合而成的爆炸?
隨著時間的推移,超新星是如何產生的線索將會被進壹步揭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爆炸性物質逐漸遠離源頭,隨著這種物質的減少,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深的地方,”米勒說。“壹年後,這種物質將變得非常罕見,我們可以看到爆炸中心的全貌。”對超新星爆炸的進壹步研究可以為天文學家提供關於暗能量的線索。雖然暗能量占宇宙能量的68%,但由於它非常暗,所以從未被直接觀測到。然而,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爆炸是暗能量的力量,它與引力相反,加速了宇宙爆炸的概率,但天文學家並不確定其背後的原因。
因此,天文學家利用白矮星爆炸形成的超新星作為黑暗中的宇宙蠟燭來測量宇宙的距離。
摘要:
早期Ia型超新星的觀測結果為理解導致最終熱核爆炸的祖先系統提供了重要線索。我們展示了超新星2019yvq的異常觀測結果,這是繼IPTF 14 ATG之後觀測到的第二顆Ia型超新星。它展示了早期的紫外線和光學閃光。我們認為超新星2019yvq是不尋常的。即使忽略它的初始閃光,對於Ia型超新星(星等峰值)來說也是中等昏暗,但它的吸收速度非常高(km s1,峰值為Si iiλ6355)。
我們發現,我們可以解釋超新星2019yvq除了閃光以外的許多特征,前提是爆炸中包含的放射性56Ni當量相對較低(我們測量的),它和其他鐵族元素都集中在噴流的內層。為了解釋超新星2019yvq的紫外/光學閃光和峰值特征,我們提出了四種不同的模型:超新星噴出物與非簡並伴星的相互作用、外部噴出物中的56Ni質量、壹次雙爆炸和兩顆白矮星的激烈合並。
每個模型和觀察到的結果之間都有差距。顯然,需要額外的調整才能更好地匹配超新星2019yvq。最後,如果噴出物與伴星發生碰撞,Ca ii的強烈噴出,雙爆炸,少量O i,或者劇烈合並,我們預測超新星2019yvq的星雲光譜將以H或he的發射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