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便利。京廣鐵路穿鎮東部,京深公路穿鎮西部,省道穿鎮西部。是連接東西的交通幹道。全國有6條縣級公路通往城鎮,全長115.438+0 km,均為瀝青路面。
境內有壹個三等火車站和兩個汽車站,日均流動人口2.5萬人,最高日流動人口5萬人。
境內資源豐富,設施齊全。市區有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紅河、紅水河穿城而過,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130000噸/日。市區排水設施完善,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給排水順暢。目前有11 10千伏變電站,35Kv變電站2座,年供電4億千瓦時。建立了八個專業貿易市場,其中“西平縣商業中心”和“唐溪商城”是豫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和銷售中心,年營業額達4.5億元。文化教育事業發達。有2個覆蓋4000平方公裏的電視臺,1個覆蓋6000平方公裏的廣播電視臺,5個劇院,29個舞廳,4個圖書館,3所中學,5所小學,教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白城鎮發揚“頑強拼搏、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爭創壹流”的精神,贏得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全鎮四級企業發展到1276家,從業人員8344人,社會總產值達到5.8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4.006億元,居民人均純收入2450元,財政收入126萬元,榮獲縣目標管理壹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信訪、民調等各項社會事業成績突出。
城市建設管理更加科學,社會治安總體狀況進壹步改善。將原有的5個村、7個街道劃分為20個居委會,將每個居民區建成“安全文明社區”並實行封閉管理,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居委會為依托、警務區、精神文明理事會、社區管理服務中心五位壹體的治安防範網絡,先後建成17個高標準安全文明社區,其中省級命名1個。1998年,白城鎮被評為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縣信訪工作排名第壹,鎮司法所被命名為省、地市級“文明司法所”。白城鎮加快了鄉鎮企業改革,先後對電纜材料廠、電機廠等5家鄉鎮集體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 * *盤活存量資產386萬元,降低企業負債率11個百分點,增加集體資產61萬元,提高27個百分點。* * *引進項目14個,到位資金12萬元,其中縣外資金873萬元,引進人才30人,引進設備1臺套,有力促進了全鎮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全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50元,年均增加123元。群眾的住房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彩電、冰箱、電話、VCD等現代家電擁有率達到85%。西關、東關、南關三個村委會被評為全縣小康建設示範村。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識和公德意識明顯增強,保持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全鎮有120戶被評為十星級文明戶,居民參與率達98%。其中,北關、東關村委會被授予地級“文明村”榮譽稱號,為西平創建“三優杯”和省級衛生文明縣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