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至萬歷間的玉雕工匠、雕塑家。左子幫。蘇州(今江蘇)人,住在衡山下。他擅長玉雕,曾雕水仙簪,精致巧妙,花托下的基枝細如發絲。《蘇州府誌》贊曰:“巧磨玉的陸子岡,作水仙簪,精巧巧妙,花如毫發無傷”。《徐文長集》中還有《水仙簪詩五首》。其中有壹句是“昆吾戰線難到底,蘇州呂子剛憂”。還有壹句“梅花紋茶水晶花插”。北京現存的故宮博物院。1962年,北京文物隊在發掘清代皇家墓葬時,得到壹只玉杯,杯把上有“子岡”二字,杯身和杯蓋上刻有花紋,杯蓋上有三只圓獅。造型精美,是他的傳世之作。與同時代的玉器相比,他制作的玉器有許多獨特之處,特別是雕刻的形式,所有的雕刻都是沖壓的。有“自綱”、“自綱”、“自綱制”三種。不明顯也不固定,但是在背面,底部,手柄下端,蓋子都不壹樣。玩玉的人,不能不知道明代的“紫崗玉”。
明代蘇州、北京、揚州是中國玉雕的三大中心,尤其是蘇州。宋在《天工》中說:“雖好工聚京師,巧工推蘇縣。”據史料記載,明代蘇州有何思、等四位玉雕大師,其中以陸子岡最為著名。他雖然只是壹個工匠,但他的玉雕技藝卻被譽為“吳中絕技”,他制作的玉石被稱為“紫崗玉”,在當時受到達官貴人的追捧,十分珍貴。當時,蘇州還將“紫港玉”與唐伯虎的仕女畫相提並論。
陸子岡是明末最著名的玉雕大師,在很多文人筆記中都有記載。《蘇州府誌》載:“陸子岡,磨玉錄牧,制水仙簪,精巧巧妙,花莖細如毫發。”徐渭《水仙簪賦》:“有微陳妙長風情,無煙火禁錮。昆吾之峰似止於南,我擔心釘蘇州蘆子崗。”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刻有陸子岡風格的玉器。陸子岡生於16世紀上半葉,明朝嘉靖、萬歷年間。他原籍江蘇太倉縣,後遷居涿鹿中心蘇州。明代手工業管理非常嚴格,等級森嚴。即使到了明朝後期,廢黜“主事制度”的時候,依然有遺毒攻擊。在這種情況下,從事卑微玉雕的工匠陸子岡可以被文人視為上賓,其高超巧妙的玉雕技藝可見壹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