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電影《宜昌之戰》是怎麽改編的?

電影《宜昌之戰》是怎麽改編的?

宜昌之戰是根據1938的宜昌撤退和1943的石牌大戰兩個歷史事件。

1,宜昌退

1938年武漢失陷後,大量撤退到重慶的人員和搬入四川工廠的物資將近65438+萬噸,宜昌運不走,不斷被日軍飛機轟炸。

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集中所有船只和大部分業務人員,指揮“宜昌大撤退”,采取分段運輸,晝夜奔襲,經過40天奮戰,終於在宜昌失陷前趕到四川。

2.石材品牌大戰

1939年3月至1943年6月,石牌附近,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長達5年100余場的拉鋸戰。1943年5月初,鄂西戰役打響。

其間多次戰鬥異常激烈,中國軍隊的幾個主要陣地相繼遭到日軍攻擊。但我軍官兵仍堅守陣地,不惜血本與敵肉搏,白刃刺殺。

在這場決戰中,中國軍隊投入654.38+05萬兵力,日軍投入654.38+00萬兵力,日軍傷亡257.18人,損失飛機45架,汽車75輛,船艇654.38+022艘。中國軍隊僅以壹萬人的傷亡贏得了這場戰爭。

石牌保衛戰的勝利實現了蔣介石“軍事第壹、六戰區第壹、石牌第壹”、“誓死保衛石牌、確保石牌”的軍事目標,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進攻重慶的部署,遏制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

雖然慘烈,但五十四團的殘兵在副團長李偉勛的帶領下,繼續與日軍作戰,最後還是輸給了日軍,只好退守西陵山防守。53團最終與日軍交戰後,撤退到三友洞附近集結待命。

由於日軍不斷增加,敵眾我寡。18師不得不撤出宜昌,宜昌終於淪陷。

宜昌之戰,日軍原約1師,經過兩天激戰,增援2000余人,比18師多三分之壹。

這次戰鬥,18師沖鋒陷陣,與日軍激戰壹整天,共斃敵3400余人,擊落日軍飛機3架,燒毀日軍炮艇數艘,全師陣亡1300余人。日軍在宜昌城外被殺得落花流水,顯示了中國守軍的血性和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