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信息處理者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壹般按照實際損失或收益進行賠償。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十九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個人信息處理者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
前款規定的損害賠償責任,按照個人所遭受的損失或者個人信息處理者所獲得的利益確定;個人遭受的損失和個人信息處理者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二、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1.關於快遞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我們收到包裹時,我們需要妥善保管或處理包裹,以避免包裹上的個人信息泄露。門票、購物小票等等也是如此。都有自己的個人信息,需要及時處理。
2.網購。登錄網購網站時,要核實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不要隨便安裝或點擊見不得光的軟件。當壹個鏈接發送到妳的信息窗口,需要妳填寫銀行賬號和密碼時,妳需要再三謹慎,防止釣魚網站。
3.軟件泄露。無論是聊天工具還是註冊信息,都會涉及到妳的個人信息。不要小看這些信息,以為設置成禁止外人查看別人就看不到了。現在,您可以通過授權登錄。壹旦妳授權,妳的信息將不再是秘密。不能輕易允許訪問手機軟件。壹旦軟件獲得相應的權限,閱讀通訊錄、短信、郵件,妳所有的信息甚至朋友的信息都很容易被別人拿走。手機系統或軟件往往都有同步功能,看似很方便,其實安全隱患很大。
4.認證泄露。很多網站需要上傳自己身份證或證件的反面作為實名認證的依據,但並不是所有的網站都能做到信息安全,尤其是壹些需要同時發送身份證和掃描銀行卡的地方。他們已經給銀行客服打過電話,不確定有了這兩個之後會出現什麽意外的安全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侵犯個人信息權益的,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金額根據個人遭受的損失或個人信息處理者獲得的利益確定。如果需要法律幫助,讀者可以去進行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