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誰口才最好,除了主持人和辯手,銷售這個職業肯定排第壹。就像前兩年演的壹個小品,賣小商品不是壹種能力,把壹套房子“忽悠”給不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能力。所以很多購房者壹到售樓處就控制不住自己,順著銷售思路走下去。
但也有懂行的人另辟蹊徑,總結出壹套砍價方法。雖然這種方法使用有限,但能趕上這樣的機會,嘗試壹下,也是幸運的。畢竟大家賺錢都不容易。能救就救吧。
很多業主在入住後和小區其他業主談房價,會發現同戶型和大小房子價格差距挺大的,幾萬甚至幾十萬都不新鮮。買便宜的覺得幸運是自然的,但是買貴的人壹定覺得不舒服。有樓盤銷售朋友坦言:現在行情不好,購房者的議價空間比較大,但為了防止“房鬧”事件的發生,“壹房壹價”大行其道。不要怪別人買的房子比妳便宜。問題可能就出在這三個字上。
說到這,想必很多人都猜到了,那就是“備案價”。雖然很多城市的備案價高於實際售價,沒有參考價值,但壹切都在意料之中。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遇到好機會,只會錯過。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半年前江蘇的幾次調整,因為超出備案價格太多,只好限價。
在這種情況下,帶銷售的備案價格會起到壹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嚴打中,壹些房地產開發商很怕購房者提起這三個字。江蘇的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年底,福州電視臺曾經爆出壹條新聞:
當地市民張先生看中了壹套房,置業顧問說他們在做活動,可以提前享受5萬元的優惠房。但這預存的5萬元並沒有寫入合同,實際售價也高於備案價。張先生認為,這是開發商有意逃避政府監管,變相“價外收取”,也有違壹房壹價的條款。此外,南寧、Xi、杭州等城市也有類似樓盤曝光,值得購房者關註。
這兩年房企“活下去”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於是利用備案價圈錢的事件也層出不窮。還是以江蘇某樓盤為例:2019 12.7,南通開發區某樓盤“開盤”。由於官方限價,該樓盤備案價格較周邊倒掛5000元/m,500多套房源吸引近6000人加碼。據說前壹天晚上,很多人去售樓處門口鋪地板,擁堵程度壹度導致銀行癱瘓。
但微信開放時間壹到,客戶還沒來得及搶購房源,就出現了黑屏、無法選房等壹系列情況。直到開盤時間結束,6076名購房者中只有5人成功選到了房子。為此,物業開發商發表聲明,稱系統問題是黑客入侵造成的。經過調查發現,樓盤在開盤時就已經定好了,而在此期間,黃牛和開發商的“茶水費”價格可以炒到5-65438+萬/人。
騙人的新聞真的讓普通人毛骨悚然,準備買房的人要小心了。通常備案價格和實際價格相差會在6-1.5萬左右,水分相當大。另外,購房者在看房的過程中,盡量選擇職位較高的銷售咨詢,因為他們的優惠更多。即使沒有實質性的現金優惠,也大多能承諾送面積、裝修、車位。
最後,諸葛,我要提醒妳,雖然人們都在呼籲樓市回歸理性,但在這個節骨眼上買房,沒有那麽多可錯過的。買房不要貪小便宜。很多昂貴的豪宅都會有問題,更別說特價房了。如果能砍價成功,那就是錦上添花,我們也不會花不該花的錢。但如果不成功,也不要“著迷”。更重要的是註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