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什麽意思?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經度120。二十四節氣:“六月中旬,...熱也熱,分小有小,月初小,月中大,現在猶熱。”此時是壹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旱澇風災最頻繁。搶收莊稼和種子,防旱排水,管理田地,都很重要。有喝茶、曬姜、燒香等民俗。我們知道,在高壓系統的控制下,高壓產生向下的流動。在下沈過程中,溫度升高,使天空變得晴朗,部分多雲時太陽輻射強烈。7月底至8月初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活躍期,該高壓常占據我國東部。當它強大時,它可以向西控制到西南地區的東部,如四川東部和夏季高溫期間,螢火蟲卵出重慶等地。同樣,在夏季,中國大陸的許多地區經常受大陸高壓控制,這也是下沈和變暖。部分多雲的晴空和炙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保持著較高的溫度。可見,高壓系統是高溫天氣的基礎條件,高壓的維持意味著高溫天氣的延續。壹般來說,在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高溫天(氣象學上稱為“熱天”),中暑人數明顯增多。當當天最高氣溫在37℃以上(氣象學上稱為“熱天”)時,中暑人數會急劇增加,尤其是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驕陽似火,風力小,濕度大,讓人感覺悶熱。長江沿岸的“三爐”——南京、武漢、重慶,每年平均有17 ~ 34天的“熱天”,3 ~ 14天的“熱天”。其實比“三竈”更熱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安慶、九江、萬州。其中,江西貴溪、湖南衡陽、重慶開縣平均“熱日”超過40天,整個長江中下遊就是壹個大火爐。因此,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尤為重要。根據炎熱與否,有許多農業諺語預測後期天氣:例如,在短期內,有壹個“大暑,田將休息;夏季涼爽,水滿池塘”;中期表示“大暑,秋後涼”;長期預測有“暑熱難耐,四個月無霜”“暑不熱,冬不冷”“暑不熱,冬必腐”。在炎熱多雨的季節,雨滴就像金子壹樣。江浙壹帶有“夏雨輕似銀,夏雨重似金”、“雨天下雨,囤積裏多米”、“雨天下雨,糧棉豐富”、“不受旱,壹畝加壹擔”。如果酷暑前後下雨,預示著未來雨水會更多。農業上有句諺語“夏有雨雨,秋水足;“夏天不下雨少下雨,擔心吃不上水。壹般來說,夏季節氣是華南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降雨量最豐富、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發生最頻繁的時期。酷暑也是雷暴最多的季節。有句諺語說:“東方無壹滴閃電,西方走不動”,意思是夏天的下午,如果東方出現閃電,這裏就不會下雨。如果閃電在西方,它很快就會到來,躲都來不及。人們常把夏季午後的雷雨稱為“西北雨”,形容為“西北雨,落在無車道上。”“夏雨隔田埂”“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這裏下雨的時候,雷雨往往是晴天,就像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日出東方,日落西方,路雖晴卻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