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大學期間學的是物理,和計算機關系不大。從模擬開始,我逐漸進入計算機領域,從此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的導彈工業在起步階段得到了蘇聯的大量幫助,但蘇聯總是在關鍵技術上留壹手。在導彈研制之初,研制人員就意識到必須盡快建成用於模擬驗證導彈控制系統的仿真中心,並向上級匯報了建設中心的具體方案。不久,他被明確指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立即開始動員和訓練研究隊伍,建設中國導彈系統模擬站。同時,他還緊急啟動了從蘇聯引進“電子卡模擬站”的談判。經過幾輪談判,蘇聯原則上同意向中國出售該系統,但刪除了系統中的壹些關鍵部件,特別是“主控制臺”和可以自動尋求控制系統最佳參數的“優化器”。明知對方有意設卡,但為了盡快上手,還是決定引進“電子卡模擬站”,同時下達了自行開發“主控制臺”和“自動優化器”的任務。作為"仿真站"的副站長,王負責自己研制的導彈系統的仿真工作,參與了這兩項關鍵設備的研制.這是王進入計算機行業的第壹步。由於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基礎薄弱,他幾乎是從零開始。他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與全體研制人員壹起攻關,日夜奮戰,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隨後,王成將自動優化器中的壹些機制和方法濃縮成壹篇可以對外發表的論文,並於1966+65438月發表在《自動化學報》上。
隨著我國各行業對仿真的迫切需求,如果繼續從國外引進計算機,不僅會頻繁阻礙談判,而且價格昂貴,備件也無法保證。當時,自行研制生產各種仿真計算機成為壹項非常緊迫的任務。王成曾參與M2、M3、M4、M5和M6系列模擬計算機系統的開發,並成功地完成了向生產轉換廠和應用單位的推廣。同時,他還參與了部分導彈的地面控制計算機和導彈制導系統專用計算機的研制,為中國導彈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軟件已經成為計算機系統的關鍵,中國也迫切需要培養和造就壹支軟件開發人員隊伍。當上級動員王從系統結構和硬件設計轉向“軟件開發”時,他立即投身於S-8數字計算機操作系統的開發。1985年7月,操作系統順利通過國家技術鑒定,王成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