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網絡上發布虛假信息誹謗他人,損害名譽權,屬於侵權行為,妳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民法典》第1024條,名譽權的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或者誹謗的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名譽、才能、信用的社會評價。
二、網絡名譽侵權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網絡服務提供者本身的名譽侵權。
(1)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的名譽侵權。目前,大多數網站發布的新聞信息來自傳統媒體。因此,網站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的名譽侵權行為並不多。但少數網站為了吸引眼球,以不恰當的方式對他人稿件進行編輯整理,也可能對他人造成名譽侵權;此外,還有壹些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自己組織活動,實施名譽侵權。
(2)向用戶提供服務的名譽侵權。網絡服務商引起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多,主要來自網絡遊戲糾紛。然而,隨著遊戲用戶權利意識的覺醒和虛擬財產價值的急劇上升,此類案件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註。
2.非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網絡上發表評論的名譽侵權行為。
(1)通過公告欄服務發布侵權內容的名譽侵權。公告欄服務,是指通過聊天室、網絡論壇、網絡公告欄、留言板、電子白板等互動形式發布信息的網絡侵權行為。侵權人利用公告牌服務發表各種侵權言論,甚至侮辱或誹謗他人。更有甚者,侵權人在多個網絡論壇發布侵權言論,傳播者以貼吧等形式跟進,不斷擴大侵權範圍和影響。
(2)通過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發布侵權內容的名譽侵權。當今時代,隨著個性的凸顯,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受到大眾的積極追捧,也產生了新的網絡名譽侵權。個人博客、主頁等網絡空間為公眾提供了更自由、更廣闊的互動輿論平臺,實現了大量的信息傳遞,也使得網絡名譽侵權更加容易。
(3)通過電子郵件傳播侵權言論的名譽侵權。當侵權人向公眾廣泛傳播含有不當言論的郵件時,受害者的名譽會受到損害,從而降低其社會評價。侵權人通過電子郵件發布不當言論的行為,屬於網絡名譽侵權的壹種。除了采取文字形式,還有可能以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傳播信息,可能導致網絡名譽侵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名譽侵權的形式和手段層出不窮,本文不壹壹列舉。
以上知識是邊肖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網絡上發布虛假信息,誹謗他人損害名譽權,屬於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需法律幫助,歡迎讀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