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科舉功名止於舉人的秀才怎麽做官?

科舉功名止於舉人的秀才怎麽做官?

左唐宗,清末大人物,出身舉人,壹生悔恨。後來打西北收復新疆,不知道什麽刺激,就上書清廷要求回去參加考試。慈禧太後看到奏章後很不解,於是身邊的人都說:“左雖然作為舉人是個很重要的大臣,但他不是個正經的秀才,總是很可惜。”慈禧太後笑著說:“既然左唐宗這麽看重壹個書生的身份,那就賞他壹個書生吧。”

當然,左後來被他的幕僚勸住了,也就沒有出京。

左唐宗

可見,科舉時代的功名,對於士子來說,類似於信徒對宗教的執著信仰。

清代的讀書人想“學得好就做官”,習慣上走的是科舉正道,即先取得秀才的功名,再取得秀才,科舉成功就可以直接做官。然而,從秀才到進士,每壹步都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於登天。不知道有多少讀書人僅僅因為壹個讀書人的名氣就被拒之門外。於是,清廷為了籠絡人心,表示對士子的同情,規定舉人三次國考不及格就可以參加“大挑”選拔。

於是,壹些嘗試無望的學者為了得到官位,參加了“大挑”。

舉人的“大挑”由王公大臣主持。文章再怎麽樣,也只看外表。所以個子高長得好看的人更容易被選中。20名考生被選為壹組,分為3個班,其中3人被授予知縣,9人被授予教職(州縣教育官),其余8人落選,也被稱為“八仙”,意思是身體有缺陷。

清代舉人

當然也有長得好看的舉人落選,有壹個山東舉人就遭受了這種。落選後,他拒絕接受。他在街上攔住了負責選舉的部長,大聲質問“大挑”的依據是什麽。大臣知道這個人是個被冤枉的失敗者,就大聲回答說:“我只挑好的。”舉人壹聽,二話不說就走了。

長得醜的人能入選的很少。有壹個河南舉人,長得醜得五官都變形了,每個看到他臉的人都忍不住要笑,但又不敢直視。他後來參加“大挑”,被負責選拔的太子選為壹等兵,被縣令所用。其他負責選拔的官員都很驚訝,於是王子解釋說:“不要驚訝。我選擇他是因為他的勇氣。他長這樣就敢參加選拔,至少要有姜維那樣的勇氣。”大家聽後哄堂大笑。

並不是每壹個長相難看的舉人都有上面這位的好運。比如清末理財專家,後來做了戶部尚書的閻敬銘,就差點被他的長相給毀了。

閻敬銘又矮又矮,他的眼睛與眾不同。考試失敗後,他也沒能參加內閣大臣國務院的選舉,去參加舉人的“大選拔”,不料壹出場就被開除。因此,閻敬銘感嘆道:“我壹年考了三次,沒有壹次成功。我的想法怎麽會這麽差!”

閻敬銘

除了繼續努力學習,別無選擇,命運最終眷顧了他。下次考試時,他終於上了高中,入選翰林,分館後被授予戶部。後來被湘軍大老板胡林翼借調到湖北,負責湘軍的收糧平臺(類似於後勤部)。閻敬銘很有理財的本事,把湘軍的糧臺處理得惟妙惟肖。所以胡林翼很欣賞他,知道他經常以自己的長相為恥,想為他解開心結。後來,胡林翼在向他贈送奏章時,用了這樣的話:“閻敬銘雖醜,心滿。”。從那以後,閻敬銘聞名於世,沒有人敢小看他。

胡林翼告訴壹位有識之士。他死後,大臣們若向朝廷推薦某人,就會說:“此人胡林翼生前也推薦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