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性:50米內應有6種以上的公共設施。
本次咨詢的設計標準涵蓋建築本體、周邊生態環境、建築景觀、交通等服務設施。規定公共設施必須合理布局,幼兒園、小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站、社區商業、郵局、銀行網點、社區服務中心、體育健身設施等六種以上公共設施的可達性不超過50米。小區周邊應優化公交線網,建築主要出入口與公交車站的步行距離小於500米。
自然:屋頂綠化必須超過30%,90%的車位建在地下。
除了提高生活服務,生活景觀是設計標準的亮點。住宅綠化有嚴格的設計標準:12層以下、高度40米以下的非坡屋頂建築,屋頂綠化面積必須達到30%以上;綠地率方面,新城和中心城要達到35%以上,老城區居住區不低於25%;小區步行道、自行車道的林蔭覆蓋率不低於75%;大雨時能蓄水,小雨時能吸水的凹型綠地——即周邊道路或地面以下5 cm至10 cm的綠地——占綠地總面積的50%以上。另外,為了滿足小區的景觀和植被覆蓋,綠樓小區的地面停車位只允許占總停車位的10%,其余90%的停車位必須建在地下。
節水:人均用水量不超過110升,水景采用雨水再生水。
說到綠化,用水是壹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根據設計標準,綠色建築小區人均日用水量應在110升以下,小區自來水不得用於澆灌綠植等景觀用水。居住區內水池和濕地的水應為雨水和再生水,不得使用市政水和自備地下井供水。兒童池以外的遊泳池將采用循環系統,廢水包括蒸汽冷凝液、空調冷凝液、洗車水都將循環使用。建築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或日可回收水量在150立方米以上的居住區和集中建設區,需建設再生水設施。
同時,小區內必須建設雨水回收設備,開發後的雨水排放量比開發前小。地面總鋪裝面積中,透水磚鋪裝率要達到70%,硬化地面只能占30%。居住區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於10%,雨水等非傳統水源將替代市政供水或地下水用於景觀、綠化和沖廁。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