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又名天龍,俗稱蜈蚣,屬於多足綱,塑料目,蜈蚣。
紅龍蜈蚣是我公司多位生物專家和生物工程教授經過多年的飼養觀察、優化提純技術和生物基因改良工程培育的新壹代品種。經飼養觀察,該物種繁殖技術簡單,易於管理,性情溫順,適應性強,個體大,生長快,采食量穩定,繁殖率高,免疫力強。其藥用價值比野生蜈蚣高十幾倍,經濟價值更為顯著。
1.簡易飼養:室內利用閑置的房屋、大棚,如閑置的廠房倉庫、廢棄的學校、宿舍、果蔬棚等。或者造塘,養缸,養箱,養塑料桶。利用房前屋後的荒山荒坡在戶外養比較方便。另外可以直接選擇有水的孤島飼養,立體飼養更方便(不用養土、石頭、瓦片)。
二、性情溫和:與野生蜈蚣的粗暴性情最大的不同,數十萬只可以和睦相處在壹起。
三、食量小,食物廣泛:紅龍蜈蚣的食量極小且穩定。以500塊為例,壹次只餵50克黃粉蟲,壹次管理蜈蚣3-5天。食物匱乏時,蔬菜、水果、廚余也可作為主食。
第四,生長快,再生產能力強,產出效率高:按照我公司的技術條件,三個月就能賣出去。壹年產卵兩次,每次產卵40-100粒。
五、適應性強,不易生病:紅龍蜈蚣免疫力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作為壹種動物中藥,生命力很強,不會像其他畜禽壹樣有瘟疫和流感的風險。
六、省工省時,不耗費人力:蜈蚣晚上出門,活動高峰在晚上8-12。壹般晚上7點左右餵飯,只有空閑時間才需要餵,方便省心。
蜈蚣又名天龍、蜈蚣,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息風止痛、攻毒散結、止經止痛、抗癌的作用。主治:半身不遂、破傷風、骨結核、疔瘡、蛇咬傷、驚風、中風等。現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由組織胺、溶血蛋白、多種氨基酸、脂肪胺和膽固醇組成,此外還有橙色素和淺藍綠色素。蜈蚣毒素對大鼠中樞神經系統有溶血作用,具有煙堿-乙酰膽堿樣溶血作用,可使小鼠精原細胞壞死消失,說明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近年來對消化系統腫瘤和癌癥有較好的療效。蜈蚣還是“蛇丸”、“毒膏藥”、“三豐活絡丸”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可見蜈蚣是動物藥材中不可或缺的,其藥用價值受到國內外醫學專家的高度重視。
成體蜈蚣長約12厘米,寬0.5-1.1厘米,背腹略平,頭板近圓形,前端突出。頭板和第壹個背板都是紅色的,所以又叫“紅龍蜈蚣”。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主要產於長江中下遊。
Scolopes經常棲息在丘陵地區和沙質低山區,田野,雜草叢生的路邊,或腐爛的木頭和巖石之間的縫隙中的瓦礫下,或廚房腳下黑暗潮濕的角落。白天躲在窩裏休息,晚上8點爬出來活動、覓食、交配。蜈蚣的活動高峰是晚上8點到12點。
紅龍蜈蚣是通過遺傳變異培育出來的體型大、發育快、食量穩定、免疫力強的優良蜈蚣品種,藥用價值比野生蜈蚣高十幾倍。其飼養技術簡單,易於管理,飼養效益好。
蜈蚣是壹種雜食性動物,以各種昆蟲、動物內臟、蔬菜、水果、廚余等為食。
據《昌國典勇》記載,磨心嶺的土人把蜈蚣種作田地,藥鋪收養也有很長的歷史,但沒有種子這種東西。
磨心嶺,位於浙江岱山,以盛產藥用蜈蚣而聞名。當地人以管理藥用蜈蚣為業,管理藥用蜈蚣的適宜棲息地,保護種群,繁殖或改善生長環境補充食物,再賣給毒販,獲取報酬和生計。可見中國古代就有人從事藥用蜈蚣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