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新生代構造運動對河南鋁土礦出露部位的控制

新生代構造運動對河南鋁土礦出露部位的控制

河南鋁土礦的出露位置明顯受新生代構造作用的影響。新生代以來的構造運動造成了河南鋁土礦的強烈隆起和剝蝕,這是河南隆起帶鋁土礦分布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偃師官茂礦區位於嵩山北側。ZK14449鉆孔第四系黃土厚度為110m。ZK 20425鉆孔和ZK20821鉆孔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沈積物中有鋁土礦和太原組生物灰巖角礫巖(照片6.2)。表明松山隆起石炭系在古近紀和新近紀被擡升至地表並被剝蝕。第四紀,官茂礦區繼續下降,接受沈積。嵩山隆起和少林寺附近有大面積的寒武系灰巖出露。在古近紀和新近紀,松山隆起上覆石炭系被完全剝蝕。

沁陽胡村礦區位於太行山隆起與平原的交匯處,整體為地塹構造。石炭系和二疊系出露於由NE向正斷層組成的地塹內,奧陶系主要出露於地塹外。地塹外的石炭紀已被完全侵蝕,遺跡出現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太行山主要在第四紀隆升(陳武,1999),湖村礦區地塹外鋁土礦的侵蝕主要發生在第四紀。

濟源夏夜礦區位於黃河北岸,整體上是壹個地壘式構造,南臨黃河,北依石豐河谷。鋁土礦分布在F,1F2近東西向斷裂形成的地壘構造上,與兩側溝谷高差超過100m m,二疊系在兩側溝谷中出露,地壘上分布有第四紀黃土沈積和河流松散堆積物(王晨,2006),表明礦區在第四紀發生了明顯的構造運動,使鋁土礦相對上升到地表。

新安縣溝頭礦區新生代盆地邊界斷層距離大於400米,盆地內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厚度約200米,在盆地內施工的鉆孔中,380米深處出現鋁土礦體,地表古近系和新近系角礫巖中出現鋁土礦體(照片6.2)。表明在古近紀和新近紀,礦區附近隆起區的鋁土礦開始被剝蝕,第四紀,礦區下降接受黃土沈積。

圖6.2古近紀和新近紀鋁土礦角礫巖

陜西鋁土礦新成礦區西礦段被北東向斷裂切割成斷陷盆地,盆地內本溪組得以保存,控制了鋁土礦的分布,形成了七裏溝、王古洞、誌堅、迪雅等鋁土礦區。

戴滿寨隆起地層為向南和向東的平緩單斜,斷層不發育,有壹系列大型鋁土礦床。在焦作-濟源地區,太行山隆起較大,山前斷距較大。僅本溪組含礦巖系殘留在山壹側的斷陷盆地中,形成中小型鋁土礦床(點);松吉地區可分為松山和吉山兩個隆起。北側相對平緩,出現壹系列鋁土礦礦床。在隆起的南側,斷距較大,下降盤被厚厚的沈積物覆蓋,上升盤被強烈剝蝕,鋁土礦被完全剝蝕。魯甸以東的松山南坡有鋁土礦點,僅在宋集隆起南側斷續出現小規模鋁土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