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香山東萬安裏1號?
對外服務電話:陵園:62591545
火葬場:62591355
李大釗烈士陵園預約參觀:62591044
北京萬安陵園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香山東萬安裏1號。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近代陵園,原名“北平香山萬安陵園”,西有香山,北有臥佛寺和植物園,東有玉泉山和昆明湖,南有西山八景。這裏“山從昆侖來,勢美而不備,蓋適宜有風水觀念者,是大好之地”,是最適宜風水和陵園建設的地方。
歷史沿革??
1930由原北洋政府交通部部長蔣和原北京禁煙局第九分局局長、恒生建築廠經理創辦。
1938年春,王榮光的次子王明德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因蔣撤資,於1940重組萬安陵園,任總經理,管理陵園壹切事務。
1960 165438+10月9日,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同意民政局接管萬安公墓。同年165438+10月24日,萬安公墓正式由北京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接管,結束了“北平(北京)私人香山萬安公墓”的歷史,開啟了萬安公墓發展的新階段。
1983 10 10月29日,李大釗烈士陵園在萬安陵園落成,帶動了萬安文化的挖掘和傳播。
從1993開始,陵園由科級殯葬事業單位轉型,開始與周邊單位進行土地租賃和合作經營。
商業現狀
萬安公墓占地216畝,其中自有土地130畝(國家劃撥,已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其余為合作用地。
萬安公墓是面向廣大市民的經營性殯葬單位,承擔著推進殯葬改革、落實惠民殯葬政策、維護人民群眾基本殯葬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殯葬需求、實現自身積累發展的責任和任務。
主要服務:骨灰安葬、骨灰安放、墓碑制作、葬後服務、殯葬用品服務、經營花圈、壽衣、鮮花等。
主葬式:1。傳統墓:骨灰墓;2.立體節地葬:骨灰廊葬、骨灰壁葬、骨灰亭葬(壁葬);3.生態節地葬:骨灰生態安置區(待重建);4.骨灰存放處:骨灰存放在靈灰安置所。
服務信念
萬安陵園位於美麗的香山腳下,布局優美,建築典雅別致,自然人文景觀和諧,名人墓地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李大釗、、朱自清、戴望舒、董海川、曹禺、、、容國團、馮友蘭、季羨林、任、周、魏巍、南等都葬於此。目前是“全國殯葬改革示範單位”、“全國民政系統建設示範單位”、“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多年來,萬安公墓秉承“民政為民,民政為民”的理念,秉承“節約土地、保護環境、適應市場、規範服務、滿足需求”的服務方針,提供墓穴續租、骨灰存放和移出、墓穴設計、碑文制作、殯葬用品銷售、老墓維修和祭奠等殯葬服務,提供節地生態安葬和文明莊重的骨灰安葬及祭奠儀式。滿足了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殯葬需求,服務管理水平和行業形象不斷提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成為北京“惠民殯葬、公共殯葬、綠色殯葬、科學殯葬、陽光殯葬、人文殯葬”的名片。
李大釗革命烈士公園
李大釗烈士陵園,位於北京香山東南的萬安陵園,占地2200平方米。它是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修建的,於6月29日竣工,1983+65438。面對公園的是李大釗烈士的漢白玉雕像。雕像後面是李大釗烈士夫婦的墓,墓後面是藍白相間的石綱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刻有鄧小平同誌題詞,背面是中共中央題詞。園內保存李大釗烈士公葬原地址1933及當時合葬的李大釗烈士墓碑。陵園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北京市社會階層中小學課程教學活動實驗基地、北京市幹部教育培訓野外教學基地。在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社會課堂教學實驗、紅色文化景觀巡禮、科級幹部教育培訓四個方面發揮綜合作用。是壹座集紀念、教育、宣傳、遊覽為壹體,弘揚革命傳統,傳播紅色文化,服務大眾,發揮重要宣傳教育功能的生態型、現代化、人性化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