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制多樣,不同地區差異顯著,形制與董琵琶相似。琴身采用整塊當地出產的紅花櫻桃木、杜鵑花紫檀、楠木、桑木、香椿木、楸木或其他硬質雜木,由* * *共鳴箱、琴頭、琴桿、和弦、橋馬、琴弦組成(如圖)。由於流傳地區不同,琴的規格大小也不壹樣。琴身總長度壹般為50 cm ~ 80 cm,但也有最小的,只有30 cm長,而最大的可達100cm以上,最常見的有60 cm ~ 70 cm長。* * *發聲盒有很多種,扁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扁梨形、扁梯形(四角弧形),扁葫蘆形、六邊形或八邊形的也有,但比較少見。琴架采用堅硬的雜木,正面覆蓋泡桐、雲杉、雪松、紅松等柔軟的薄木板。面板用竹釘固定,用豬膠或魚膠膠合。面板中間有幾個圓形的小音孔,排列成對稱的幾何圖形。琴箱長20厘米~ 30厘米,寬15厘米~ 25厘米,厚5厘米~ 8厘米。琴頭多為扁鏟形,上部略寬,向後彎曲,角度最多不超過45°。有的呈方柱形、平頂,有的雕刻有鳥、龍、虎、牛、雞或魚等動物頭像,但很少見。中間有壹個長方形的弦槽,兩邊排列著四根木制弦軸(左邊兩根,右邊兩根)。軸柄是圓錐形、方形和扁平的。琴桿長短不壹,上窄下寬。上端設有山口,部分下端與琴箱連為壹體。前臉扁扁的指板,沒什麽味道。竹長橋形的橋橋放在面板的中下部。張有四根弦。最早使用棕絲、馬尾辮或羊腸線,現在多使用鋼絲線或尼龍線。傈僳族利用當地的材料制作各種帕爾。在德宏州龍陵,帕爾呈扁圓形,琴盒周長與琴桿長度完全壹致。所以在這裏的Qibue,琴身長的琴盒也大,琴身小的琴盒也短。保山地區芒寬、保山壹帶,多為七步鵝,琴長70厘米,盒呈橢圓形。
齊布額,傈僳族,線條粗獷豪放。每架鋼琴都配有壹條彩色的帶子,系在弦槽和琴尾之間,不僅方便演奏,還能起到美化和裝飾的作用。背帶常以各種彩棉或絲線編織而成,兩端飾以散須、刷須或泡泡球,尤其是綁在琴頭壹端的飾物更是艷麗奪目,顯示出嫵媚女子精湛的編織技藝。在德宏州龍陵地區,廣泛使用紅色、白色或藍色和白色絲綢縫制的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