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宣告銀行業允許破產的時代來臨。銀行業務是好是壞,留給市場來決定。金融業之下,政府罩著的“保險箱”就要被打破了!
第二,此舉有利於整頓金融業秩序,銀行業“大到不能倒,僵到不能死”的怪圈將不復存在。既然傳統行業尤其是鋼鐵煤炭行業可以大幅削減產能,為什麽銀行業不能削減低效產能?僵屍企業的淘汰應該包括金融行業,不能淪為空談。
在國內,金融業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壹些經營有問題的金融機構也是“魚龍混雜”。只有動用破產這壹殺手鐧,對壹些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金融企業實施安樂死,才能釋放市場活力,讓有限的金融資源讓位於創新型金融機構,實現優勝劣汰。那些還在躺著賺錢的銀行,快醒醒吧!
第三,給金融業敲響了市場化競爭的警鐘。雖然國內很多商業銀行已經陸續上市,但是政府的“烙印”依然存在,出了問題還指望著政府兜底。
導致壹些銀行在信貸上肆無忌憚地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工業項目,甚至救助僵屍國企,導致產能過剩不斷推高,銀行壞賬頻發,可能引發潛在的金融風險。還有壹些銀行打著政府機關的金字招牌到處推銷高收益理財產品,卻不知道其背後隱藏著不可預知的“跑路”風險。
請各大國有銀行放下冰冷的架子,親民壹次,認真做好金融服務,否則就會被儲戶拋棄。
第四,銀行也可以破產,有利於為社會融資開辟有效渠道。數據顯示,民間投資下降,實體經濟資金短缺,是近幾個季度乃至近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大問題。另壹方面,民營企業的老板為了貸款跑斷腿,銀行也愛理不理。
現在,壹旦允許金融機構破產,切斷政府救濟,那些“不缺錢”的銀行就會緊張,而不是不斷給產能過剩的有實力的國企輸血,造成大量壞賬;銀行不會把大量資金分散給央企去買地王。要知道,壹旦樓市泡沫破裂,多米諾骨牌倒下,銀行將是最大的受害者,最終難逃壹死。
因此,從利潤的角度來看,銀行會更多考慮把錢投向回報率最高的行業和企業,壹些發展勢頭強勁的民營企業將有機會獲得銀行貸款。這對缺錢的實體經濟來說也是好事。
在全球範圍內,銀行破產並不是什麽新鮮事,但無疑在中國投下了壹顆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