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個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個人信息,收集成冊,以壹定價格賣給需要購買的人;
2.酒店住宿、保險公司、租賃公司、銀行辦證、電信、移動、聯通、房產、郵政部門等需要實名登記身份證件的部門和場所,個別人員利用登記便利泄露客戶個人信息;
3.個別非法打字店、復印店利用復印打字的便利,將個人信息存檔,裝訂成冊,對外出售;
4.以各種“問卷調查”的名義竊取他人個人信息。他們聲稱,只要在“調查表”上填寫詳細的聯系方式、收入和信用卡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打勾”調查,就可以獲得不同獎項的獎品,以此誘導人們填寫個人信息;
5.在彩票正反面填寫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可能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6.在購買電子產品、車輛和其他物品時,個人信息被現有企業填寫非正式“售後服務表”的人使用;
7.超市、商場通過個人向群眾郵寄的方式,免費公開辦理會員卡時獲得的群眾信息。
目前,針對個人信息的犯罪已經成為壹條灰色產業鏈。在這個鏈條中,有專門從事個人信息收集的泄露源群體,包括壹些擁有合法權限的內部用戶,通過QQ、網絡、郵件、移動存儲等渠道主動泄露信息。還包括壹些黑客,他們通過攻擊獲取企業或個人的數據庫信息;有專門從泄露的來源購買數據和信息的中間人團體。他們根據各種非法需求,從泄露的來源購買數據,作為中間人將數據賣給有需要的人,作為中間人買賣,享受和傳播各種數據庫。還有從中間人那裏購買個人信息,進行各種犯罪的用戶群體。他們是實際利用個人信息侵犯個人利益的群體。據不完全統計,這些人在獲取個人信息後,會利用個人信息從事五類違法犯罪活動:
1.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等新型、非接觸式犯罪。
2 .直接實施搶劫、敲詐勒索等嚴重暴力犯罪活動。
3.實施非法商業競爭。不法分子打著信息咨詢、業務咨詢的幌子,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收買客戶,打壓競爭對手。
4.非法幹預民事訴訟。不法分子利用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介入婚姻糾紛、財產繼承、債務糾紛等民事訴訟。,給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5.擾民。不法分子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通過網絡人肉搜索、信息曝光等方式騷擾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