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集總電路:由電源、電阻、電容、電感等許多集總元件組成的電路。電路模型:實際電路的數學模型。
3.電壓:又稱電位差或電勢差,是衡量靜電場中單位電荷因電勢不同而產生的能量差異的物理量。
4.電流: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任何橫截面的電量。
功率:單位時間內轉換的電能。
5.電阻:描述電能消耗的特性,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光能、聲能和機械能。
6.電感:描述儲存磁場能量的特性。
7.電容:描述儲存的電場能量的特性。
8.理想電壓源:描述提供壹定電壓的特性。
9.理想電流源:描述提供壹定電流的特性。
10、受控源:電壓或電流的大小和方向不是給定的時間函數,而是電路中某處電壓(或電流)控制的電源。
11.實際方向:為電路中基本物理量指定的方向。
12,參考方向:分析計算電路時任意假設的電壓和電流的方向。
13.關聯參考方向:壹段電路上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是相同的。
14、不相關參考方向:壹條電路上的電流和電壓參考方向相反。
15.電路簡單:各部分串並聯,只用歐姆定律就能分析。
16、復雜電路:用串並聯電路定律不可能直接計算出整個電路的電阻。
17、歐姆定律:流過阻性元件的電流與其初始電壓成正比,與其電阻成反比。
18、開路:是指電路中兩點之間沒有電流通過或連接有阻抗值(或電阻值)非常大的導體時電路的狀態。
19.短路:電路或電路的壹部分短路。
20.串聯:電路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電器等。)壹個接壹個地首尾相連。
21.並聯:兩個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元件和器件首尾相連的壹種連接方式。
22.電勢:電路中某點到參考點的電壓。
23.KCl: 1)在任壹時刻,流入任壹節點的電流等於流出該節點的電流。
2)在任壹時刻,流入(或流出)任壹節點的電流代數和為零。
24.KVL: 1)在任何時刻,如果妳從回路中的任何壹點出發,繞過回路,這個方向的電勢將為
總和等於潛在液滴的總和。
2)在任意時刻,沿任意回路的旁路方向,回路各段電壓的代數和總是等於零。
3)在任意時刻,電動勢的代數和等於電阻上沿任意回路旁路方向的電壓降的代數和。
25.支路:電路中的每個支路。
26.節點:三個或更多分支的連接點。
27.網格:內部沒有分支(空心)的環。
28.環路:由分支組成的封閉路徑。
29.電路方程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根據KCL、KVL和元件的電壓電流關系,列出方程並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