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和其他孩子比。
以前教育中經常提倡的“別人家的孩子”確實傷了太多孩子的心,因為沒有父母的肯定,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壹無是處。壹點點否定,可能會導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
2.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獎勵實際上可以是壹件有趣的事情,是家人可以交流的事情。能讓孩子滿意的不僅僅是玩具,能讓孩子感到快樂的還有遊戲或家庭參與。這些都是獎勵的方式。物質上的滿足可能只需要壹兩個小時,但如果是遊戲或者其他方式,孩子確實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3.不要給孩子做時間表。
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玩耍的樂趣。時間表不是硬性指標,兩者彈性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
4.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如果是提高成績的課外班,可能會給孩子錯誤的印象,以為學習是為了成績。通過戶外活動讓孩子多看多練獲取知識。
5.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傳統的中國父母總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決定是好的,卻不知道過度的幹預也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孩子的獨立是在壹次次的獨立選擇中形成的。從選擇吃什麽和穿什麽衣服到選擇學校生活道路,這些決定幫助孩子成為獨立的人。
6.不反對高中約會。
愛可以教會我們被愛,學會如何去愛和保護他人。當然,性教育也是必要的。不要年紀輕輕就忽視了這種教育。
7.不要打罵孩子
打罵不是對孩子唯壹的懲罰。讓孩子真正明白,他們的行為對他們的教育是必要的。
8.不要對孩子撒謊。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做到這壹點?父母要盡力做到對孩子的承諾,否則會傷害妳們之間的信任。如果壹個孩子不能信任別人,他會孤獨壹生。
9.不要因為工作而忽視孩子。
不僅僅是忽略孩子,而是盡可能建立高質量的陪伴。最後,壹個周末,如果家長所謂的陪伴孩子只是陪寫作業的孩子玩手機,這種陪伴還算是高質量的陪伴嗎?父母要盡可能關註孩子的動態,了解孩子的興趣,多和他溝通。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
10.孩子問問題,從來不讓他們“等”
孩子的好奇心是壹種珍貴的東西。如果有壹件事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的父母應該盡可能陪著他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秘密。多給予正面鼓勵,少說教。
有時候父母的教育未必壹天有效。但是十天?壹年呢?十年呢?區別就出來了。父母對待孩子壹定不能敷衍。所謂修行,言傳身教,無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