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說法是:
北魏太祖時期,花木蘭為父從軍,參加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加北魏攻大漠伐柔然之戰,表現突出,但沒人發現她是女的。戰後,朝廷想封她為商,但她婉言謝絕了。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以寧年間,突厥入侵邊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多年,屢建功勛。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主要得益於北方民歌的絕唱《木蘭詞》。這是宋代郭茂謙編的壹首敘事長詩,歌頌花木蘭女扮男裝為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北朝公認的民歌,與隋朝缺乏密切關系。隋末的這個說法,很多地方和全文有沖突,但不知道為什麽流傳。)
關於花木蘭故鄉的幾點看法:
1。木蘭住在延安城南的萬華鄉花園頭村。她姓華,北魏人。他死後葬在村子旁邊的山上,叫“華家嶺”。皇帝也派出了送葬隊伍。墓下有石階,兩側有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延安萬花山木蘭墓地修復。花園優雅壯觀,雕梁畫棟。山上有壹座墓,石碑上刻著舒潼寫的《木蘭詩》、《花總墓園》,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贊美木蘭的詩句。公園裏種滿了花木蘭最喜歡的牡丹花,雕刻了花木蘭的軍人雕像,把她的英雄氣概再現得淋漓盡致。
2。湖北省黃陂縣(今黃陂區)的木蘭山也自稱木蘭故裏。但黃陂的花木蘭屬於隋唐,與木蘭詞矛盾。
3。安徽亳州也有歷史記載和文物建築證明是木蘭的故鄉。亳州說花木蘭出自漢代,早於北朝的木蘭詞,這是符合邏輯的。
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上都沒有記載,所以木蘭之爭古往今來壹直存在。最早提到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田(370-447)。他在《姓園》壹書中說木蘭是城裏人。他以為木蘭姓穆,出自孔子弟子端木詞。端木氏為免報復,改姓穆。自貢原籍魯,即曲阜。東晉南北朝時期,曲阜屬任城縣,何承天稱木蘭為任城人,但這並不被學界所認可。
目前爭議最大的地方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城、湖北黃陂和陜西延安。禹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後隸屬於木蘭故裏;黃陂以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寺,後依附於木蘭故裏;延安在黃河以西壹百多裏,或者妳可以“告別父母,黃昏留在黃河邊”,那裏有壹座萬華山,也作為木蘭的故鄉而被附上。以上三地均認為木蘭出自隋朝或唐朝。眾所周知,《木蘭辭》在漢代就在民間流傳,還被南朝的賢明工匠編成《古今樂錄》。南北朝之後怎麽會出現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