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是壹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主要表現為以下七個特征:
企業信息化的本質特征
“信息化”企業的核心業務、主導流程和人員。任何企業,無論是資源型企業、商業企業還是金融、制造、社會中介機構,只要是企業,就必然有其獨特的主業,即核心業務,其運營流程是企業的主導流程,是企業信息化改造的重點對象。同時,信息化也是壹個“改造”人的過程。企業各級員工要從心理上和行動上充分參與到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成為信息化的主導力量。當然,這也需要“壹把手工程”的積極驅動和引導。
企業信息化的形態特征
在企業生產、管理和經營三個層面,在產品設計、過程控制和零件加工、交易處理、供應鏈管理和決策輔助等方面廣泛應用計算機,實現設計自動化、生產自動化、辦公自動化、決策輔助自動化、電子商務等企業經營的全面自動化;
企業信息化的過程特征
企業信息化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特點是從單機應用、綜合應用、網絡應用逐步完善;基層班組層面的計算機聯網、部門聯網、企業聯網、產業鏈聯網的不斷融合,具有持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企業信息化的階段特征
由於信息技術的無止境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經濟、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信息化沒有終極目標。企業信息化的實施是全方位的,企業將圍繞自身需求,分層次、分階段推進企業信息化,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率。因此,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和投資不可能是壹次性的,它具有連續階段性的特點。
企業信息化效益的隱性特征
企業推進信息化,不同於過去對產品的技術改造,其效益理念完全不同。後者是通過產品生產線的技術改造來提高質量,增加產量,是單方面的,效益容易顯現;前者則是應用信息技術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企業的信息資源,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效益是多方面的,由於現階段管理水平的限制,很難用量化的方式給出準確的評價。
企業信息化的內在關聯特征
企業信息化要靠技術創新,更要靠制度創新。保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融合,實施企業改革和業務流程重組,組織結構扁平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制度上為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創造條件。
企業信息化的外部關聯性特征
企業信息化有賴於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良好環境的形成,社會信息網絡的不斷進步和企業所在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