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做了這個測試。對於沒有線下門店的地區,測試期間當地用戶的平均網站停留時間為27分鐘。
在已經有店鋪的地區,與我們店鋪有過互動的用戶停留時間上升到了45分鐘。這證明了當他覺得自己不是壹個孤立的個體時,他們尋找愛情的動力就增強了。所以,媒人就是這麽壹個需求,從古至今都沒變過。
2012我接手佳緣後,就開始做技術建設和產品改造的工作。
首先是產品合規化改造,為了保證用戶的交友安全,世紀佳緣專門研發了智能網警系統,對不良用戶進行甄別和剔除,同時結合對用戶行為軌跡的監控,防止網警系統“誤殺”。
另壹方面,從2013開始,我帶領世紀佳緣從PC端向移動端轉型,大力發展“結婚+”O2O業務。截至2015年末,世紀佳緣移動端用戶登錄比例達到72%,線下紅娘壹對壹業務收入2615萬元,占總凈收入的36.6%,同比增長58.8%。
此外,還有106紅娘壹對壹店,覆蓋全國75個大中城市。
27 -35歲人群是婚戀交友的主流人群,也是世紀佳緣的核心價值用戶。80後的婚戀價值觀和互聯網產品的使用習慣與80後有很大不同。他們更習慣於使用移動設備上網,喜歡更酷、更時尚的互聯網產品。
目前我們移動用戶占世紀佳緣總用戶的40%,移動85後出生的人占2/3。此外,PC端用戶和移動端用戶的重合比例僅為15%,兩個平臺的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少,因此移動端對世紀佳緣的意義重大。
另外,除了不可阻擋的趨勢,還有壹個現實因素迫使我們快速發展移動業務:PC互聯網領域的BAT(百度、阿裏、騰訊)和360基本壟斷了入口,像世紀佳緣這樣的垂直網站受到重創,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每個季度都在漲價。相比移動端,獲取用戶的成本要低很多,開發移動端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面對交友群體的年輕化,我們會根據年輕人的特點與時俱進。世紀佳緣新增用戶40%是90後。與其他社交應用的GPS屬性不同,世紀佳緣的用戶屬性更加明顯,這也是我們能夠持續吸引年輕用戶的重要原因。
90後壹直給人壹種“非主流”、“任性”的感覺。然而,隨著這些年輕人進入適婚年齡,他們對愛情的看法開始被歸類,並引起壹些討論。反而他們的愛情觀保守,屬於“偽奔放”。90後沒有那麽多物質要求,但有很多軟性要求,比如愛旅遊,愛養寵物。
從註冊用戶數據來看,70後同意接受“閃婚”的比例最大,男女分別占63%和55%,其次是70前(1970前)出生的人,第三是80後,而90後同意閃婚的比例最小,男女分別占29%和18%。
而且90後已經步入了“催婚”的行列,我們在電視上的廣告主要是針對“被催婚”的父母。此外,之前的“信”模式改為“聊”模式,以適應90後客戶的崛起。
為了留住用戶,我們想為用戶打造壹個完整的婚戀生態圈,做好婚戀社交場景。我們將圍繞婚戀交友、情感服務、婚慶、互聯網金融四條業務線進行產品轉型,更好地留住用戶,讓他們在佳緣玩得開心。
除了針對年輕人推出緣分圈、什麽來答等產品,世紀佳緣還推出了基於婚戀社交場景的金融產品——世紀佳緣金融,為平臺上的優質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務。
同時也著力布局婚戀後端產業,拓展婚慶、蜜月遊、婚姻情感咨詢等延伸服務,並基於單身婚戀用戶大數據與其他產品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婚戀生態圈。
對於整個行業格局,我認為婚戀網站和普通休閑交友軟件的界限逐漸模糊。隨著陌陌等社交應用的興起,世紀佳緣也在改變產品形態。
而對於婚介、戀愛、結婚的整個產業鏈來說,直接連接三個環節是不可能的,因為有天然的斷層,壹個用戶實現結婚還是壹個很長的周期。這兩年,我們也嘗試涉水到婚戀領域,包括智能情侶手環、“相親”app,都在嘗試將婚介延伸到婚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