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皮紋檢驗的發展與演變

皮紋檢驗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第壹個使用指紋的國家。人類的皮紋和智力是多基因遺傳性狀,兩者之間存在壹定的相關性。皮紋作為人體特有的性狀,形成於13-19周的胚胎期。它具有遺傳性、個體特異性和終身穩定性的特點。遺傳學家稱之為暴露在體外的遺傳因子,與人的體力、警覺性、運動能力和壹些遺傳性疾病密切相關。

皮紋學測試方法簡便、無創,不受人體發育各階段的影響,不受測試者當時的身體健康、生理、認知程度等因素的幹擾,可早期預測,穩定性強,提供壹定程度的可靠遺傳信息。通過測試,可以及早發現超長兒童,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促進其成功;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可以了解其智力潛能的範圍,便於因材施教;特別是及時發現智障兒童,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促進人才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說:“手是人的外腦”,手能反映大腦的技能和心理活動。指尖有大量的壓力感、痛覺、溫度感等感覺神經末梢,也是皮紋學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人的皮紋在手掌表面高度特化,其產生與皮下組織-骨關節-肌肉-神經密切相關。在胚胎學中,皮紋和神經系統都屬於外胚層,都是在胚胎第三個月形成和發育,受遺傳因素和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因此,皮紋學是神經系統發育的外在表現,與其高級神經活動和類型密切相關。

性格雖然受遺傳因素影響,反映在皮紋學上,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具有可塑性。通過皮紋觀察,可以無損傷地快速了解壹個人的性格和氣質類型,尤其是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心理咨詢和指導,以適應成長期的各種心理問題和社會面臨的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壓力,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提高心理韌性非常有利,具有壹定的應用前景。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發展多元智能,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愛好。”因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發現自己至少有壹個優勢是非常重要的。

皮紋與智商有關,都屬於多基因遺傳。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可能是由於基因組的差異和相互作用,以及基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高智商人群的皮紋具有特異性,因此大多數學者認為皮紋特征可以作為選拔優秀人才的輔助依據之壹。1823年,捷克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喬安妮斯·埃萬格利斯塔·普爾金吉開始研究人類手掌和腳掌上突出的皮脊,並試圖將其系統化,以找出它們與人類的進壹步關系。

Henry Faulds教授和W.J Herschel教授的兩篇文章發表在1880的《自然》雜誌上,推薦使用指紋尖頂法作為區分人類唯壹性的方法。

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教授在1892發表了他的研究,指出了指紋與兄弟姐妹、雙胞胎和世代之間的遺傳關系,並總結了它在親屬之間的部分壹致性。

65438-0902年,美國學者哈裏斯·霍桑·懷爾德(Harris Hawthorne Wilder)在形態學、遺傳學和跨種族手指掌紋的研究中,為皮紋學奠定了完整的系統基礎。

哈羅德·卡明斯(Harold Cummins)教授在65438-0926領導了這方面的研究,並在美國形態學會提出了專有名詞皮紋學。至此,皮紋學正式成為專業研究領域的壹門學問。

同時,康明斯博士發現,染色體或大腦異常的病例,其皮紋與常人不同。胚胎在母齡13周時,其手腳的皮紋開始發育形成,細紋會持續發育到第24周,終生不變。還與胎腦的發育有關(胎腦細胞也是在15周從中央部分開始形成)。這壹重要發現在國內外《醫學遺傳學》的許多著述和文獻中也有記載。

然後,沃克博士首先算出了21-三體綜合征的皮紋指數。經過科學家們多年的研究,證明“許多染色體和大腦異常的患者都有異常的皮紋紋理圖案”,並以此標準作為判斷染色體和大腦異常的重要指標,準確率達70%以上。

經過醫學專家和科學家多年的對比分析和歸納,發現分布在大腦各個區域的細胞數值可以通過皮紋采樣和計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