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泄露。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雙方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壹方提供給另壹方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
攻擊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公共電話網、在電磁波輻射範圍內布線或安裝攔截裝置,攔截在互聯網上傳輸的機密信息,或者獲取有用的信息,如銀行賬號、密碼等。,通過分析在線信息流的參數和方向,交流的頻率和長度。
2.信息被篡改了。
電子交易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插入或重放(即只能使用壹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使接收方接收到錯誤的信息,信息失去真實性和完整性。
3.身份證明。
身份識別後,不會出現第三方冒充交易壹方的身份破壞交易、破壞被仿冒方的信譽或竊取被仿冒方交易結果的情況。同時,雙方可以被約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發送和接收的信息不能被否認。
4.信息被銷毀了。
表現在兩個方面:網絡的硬件或軟件問題導致的信息傳遞的丟失和謬誤,以及計算機網絡本身的壹些惡意程序對電子商務信息的破壞。
擴展數據:
電子商務過程中安全問題的防範方法:
1,信息保密。
交易中的商業信息需要保密。如果知道信用卡的賬號和用戶名,就有可能被盜,如果訂貨和付款的信息被競爭對手知道,就有可能失去商機。因此,電子商務信息的傳播壹般需要加密。
2.交易者身份的確定性。
網上交易的雙方很可能是陌生人,相隔千裏。要讓交易成功,首先要能夠確認對方的身份,商家要考慮到客戶不可能是騙子,客戶也會擔心網店是不是騙局店。因此,方便可靠地確認對方身份是交易的前提。
3.不可否認。
由於商業條件的千變萬化,交易壹旦達成,就不能否認,否則必然損害壹方的利益。比如訂購黃金時,黃金價格低,但收到訂單後,黃金價格上漲。如果收單方能夠否認收到訂單的實際時間,甚至否認收到訂單的事實,那麽訂貨方就會遭受損失。
因此,電子交易溝通過程中的每壹個環節都必須是不可否認的。
4.信息的完整性。
交易文件不可修改,信息接收方可以驗證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完整壹致,是否被篡改。上例中提到,供應商接到訂單後,發現黃金價格大幅上漲。
如果能更改單據內容,將訂單號從1kg改為1g,則受益較大,訂購單位可能會遭受損失。因此,電子交易單據也必須是不可更改的,以保證交易的嚴肅性和公平性。
5.系統的可靠性。
電子商務系統是壹個計算機系統,其可靠性是指防止由於計算機故障、程序錯誤、傳輸錯誤、自然災害等引起的計算機信息錯誤或故障。
百度百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