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形上看,吉安屬於羅曉山脈中段,毗鄰湘贛咽喉通道,地形極其險要。井岡山在西部。吉安市在北緯25°之間?58?32?到27?57?50?,東經113?46?到115?56?地處江西中西部,贛江中遊及其支流交匯處,是井岡山的天然門戶。西與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茶陵縣接壤,南接贛州市,北接宜春市、新余市,東接福州市。吉安南北長約218km,東西寬約208km,總面積25271 km2。市區面積約80平方公裏。
吉安市的原名是吉安市,古稱廬陵、冀州。具體如下: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夏商時期,屬中原九州之壹揚州西南。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吳、越、楚。秦始皇二十六年(211年前),原址廬陵縣,屬九江郡,漢代改為張羽縣。東漢興平元年(194),孫策將張羽郡劃為廬陵郡,統治西昌郡(今太和縣)。西晉元康元年(291),郡遷至石羊縣(今吉水縣東北8公裏)。東晉鹹康八年(342年)遷至吉安市。
隋開帝十年(590),廬陵縣改冀州;大業三年(607),復置廬陵郡。唐武德五年(622),改冀州;天寶元年(742),又改廬陵郡;甘源元年(758),改為冀州。宋開寶八年(975),置冀州廬陵郡軍。元十四年(1277)遷至冀州路總政府;貞元年間(1295),濟水、安福更名為吉安路。吉泰民安?意思是。吉安?這個名字從此開始。明朝洪武元年(1368),吉安路廢棄,建吉安府,轄9縣。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制度。
1912,廢棄吉安府,江西省直屬。1914年,廬陵路位於宜春,轄21縣,廬陵縣改為吉安縣。1916,廬陵路遷至吉安。1926,江西省直屬廢棄蘆嶺路。1932年,第九行政區辦事處設在吉安。1939,第九行政區改為第三行政區。1949年9月,吉安區改為吉安區,隸屬江西西南行政區。1951 7月撤銷贛西南行政區後,直屬江西省。1968年5月,改為井岡山地區。1979 7月改為吉安地區。2000年5月11日,撤銷吉安地區及縣級吉安市,設立地級吉安市。
總結壹下,吉安的頂名主要有廬陵和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