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據原則
可以分為三類:第壹類是:加拿大的AVESTIN,APV(我記得好像是丹麥),意大利的Niro Soavi。勻化效果主要通過調整狹縫大小來提升,好像達到了1000bar(記不清了),狹縫大小為25微米...所以增壓有限,過高,狹縫太小,容易堵塞。以APV2000為例,理論上是2000bar,實際使用應該不會超過1500 bar;最高的Niro實驗室型號是1500bar,實際使用也要打折扣。並且不能清空液體。第二類是:美國Microfluidizer,Genizer被壹種固定孔徑(如壹般75微米)的液體分成兩次沖擊,其使用壓力可達2000bar,可排空液體。第三類是BEE international,介於第壹類和第二類之間。為什麽介於兩類之間?BEE采用固定孔徑(如實驗室選定的80微米單孔或50微米雙孔),其液體流動方向不是雙碰撞,而是單碰撞,與第壹類相似。其動力系統采用第二類微噴,可達2000bar。據說BEE也是為了避免微流化器的專利。
第二,根據增壓原理
超高壓均質機需要超大推力推動活塞缸獲得高壓,旋轉電機需要減速、增矩、轉換直線運動獲得大推力的直線往復運動。增壓可分為機械轉換式和液壓驅動式,即液壓驅動式
機械轉換內部結構圖:意大利APV阿維斯丁
機械式:電機帶動曲軸使柱塞往復運動,直接給物料加壓。多組柱塞提供連續壓力,均質壓力高,產量大,但最少用料量大。同時,由電機驅動的曲軸需要多級減速機構,這使得設備更加高效和笨重。適用於食品、化工及壓力不是很高的條件下。
液壓驅動結構圖:BEE國際,微流化器
液壓式:液壓式是近年來超高壓技術發展的結果。馬達驅動油泵,並通過液壓系統給材料加壓。液壓系統可以提供更高的壓力、更高的設備效率、相對更小的體積和更少的最小材料量。它可以應用於測試和生產。液壓式價格昂貴,但可以通過液壓增壓換來低速大推力的活塞運動,從而增加機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早期的高壓均質機主要是機械轉換式,但機械轉換式的缺點是使用壽命有限,易損件需要頻繁維護。液壓式制造成本高,但使用壽命長,易損件維護成本低。
博士的機器和Avestin的很像,明顯是國產的,而APV這樣的ATS的機器也是國內仿制的結果。
增壓原理解釋了為什麽APV、Niro、Avestinn的性能比液力傳動略差,而液力傳動的價格更貴。
第三類是手動類型:
手動攪拌器、超輕和超高壓均質機
材料由手動杠桿機構加壓。因為手動加壓,生產率較低,但具有拆卸快捷、便於攜帶的優點,所需材料最少也很少,非常適合小規模實驗,完全可以滿足實驗室的研發需求。手動超高壓均質機又稱超輕超高壓均質機Handgenizer,由美國genizer公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