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子住了7年,面積長大了?)
華商報銅川訊(記者張琳)買房7年,被告知房屋面積實測大了壹點,要補交差價。對此,有居民開玩笑說,房子本身會變大。
& gt& gt居民反映
辦理房產證,據說面積增加了1平方米。
劉女士住在銅川市王壹區振興花園。最近,她和小區近百名居民都很不解,自己住了7年的房子突然變“大”了,還要補差價。
劉女士說,她是2009年底買的房子,購房協議上面積是119㎡。交房網簽訂購房合同時,房屋面積為121.77㎡,大了2.77㎡。當時的差價是按每平米單價交的。“現在我已經呆了7年了。今年6月初,物業通知說要辦理房產證,房屋面積增加1平方米。我需要支付差額。”
“收房的時候按照合同上的面積交了相應的差價。現在據說房子變大了。是房子本身會成長嗎?”劉女士說。
家住4單元的孫女士在2012交房時,購房合同面積比原約定面積小了近2平方米。“當時退了我壹些費用,現在被告知房子大了1平米。我甚至不知道我的房子有多大。”
& gt& gt房地產
開發商給出的實測面積也減少了部分住戶的住房面積
小區物業辦主任於天光說,最近準備給居民辦房產證,開發商給了壹份房屋面積的測繪數據。物業通知居民按照實際測繪的房屋面積繳納相應的房屋差價。
於天光說,並不是所有的住戶都變大了,也有住戶實測到住房面積變小了。在壹張標有“銅川市迪達房地產測繪中心”的住房面積測繪表上,該小區有11套住房,142戶居民的住房面積都在上面。大部分居民需要補交2000多元的差價,部分居民如果住房面積減少會得到退款。
該小區開發商陜西和泰置業有限公司經理寇表示,該小區在商品房銷售過程中出現誤差是正常的。第壹份認購協議上的面積是根據房屋設計圖估算的,而購房合同上的面積是房屋封頂後初步測量的面積,是為了方便購房者提前申請貸款。“房產證發的時候,房產測繪部門也會進行壹次測量。這時候房子的內外墻都會刷漆加保溫層,最後實測面積會發生變化。”寇說,他們隨後會公布相關的測繪數據,並做好居民的解釋工作。
& gt& gt住房和建築部
實測面積大於合同約定誤差比超過3%的部分由發包人承擔。
銅川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壹位工作人員表示,商品房銷售面積的爭議確實存在。這位工作人員說:根據住建部門的相關政策規定,房屋面積以實測為準。實際面積大於購房合同約定面積的,按合同約定執行。沒有合同約定的,誤差面積在3%以內的,買受人按照約定價格進行補償,面積誤差比超過3%的部分,由開發商承擔;實測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誤差比小於3%(含3%)的房價款及利息由開發商返還給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的部分,買受人可要求開發商雙倍賠償。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6-26。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直接領取100元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