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認知層面,相當壹部分領導和業內人士對建立全國範圍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存在不同理解,並未給予足夠重視。對管理信息系統的科學性和重要性缺乏完整的認識。總體宏觀規劃組織不利且不統壹,領導安排不力,各部門、各省市積極性不夠,市場需求不是很迫切。這是全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2.從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由於缺乏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付和機制保障,特別是缺乏科學發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沒有全國統壹的標準,大大降低了其權威性。收集和積累的部門或地方工程造價信息,包括工程分類、材料分類、材料編碼、指標和價格,按照部門或地方習慣進行劃分。只在部門或地方使用,缺乏統壹的國家標準依據,在更大範圍內的權威性大打折扣。
3.從開發技術來看,現有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重復開發嚴重,層次低,水平低。目前,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網站已經建成。壹般只提供當地工程造價定額、指標和指數。還有政策法規、調價文件、材料價格等信息。員工需要的繼承性、綜合性的數據無法從眾多分散的系統中提取出來,更談不上信息享用,有的還局限於網頁上的數據使用,沒有與智能數據庫的建設有機結合。網頁維護更新慢,信息有效性不強,服務空間非常有限。有些軟件開發缺乏統壹的規劃和管理。主要如下;(1)軟件重復開發,導致軟件產品較多,等級參差不齊;(2)軟件功能單壹,既可用於投資估算,也可用於初步設計估算。目前預算定額軟件開發和應用最多,只能用於計算工程量、設置定額、預計算和快速投標報價,不能覆蓋和服務於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和全方位決策,整體集成有待深化;(3)接口性能差,商品軟件之間數據交換困難;④智能化程序不多,無法對工程造價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科學預測,為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實現造價的動態管理。
4.從從業人員現狀來看,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需要壹批既懂計算機應用和管理,又懂工程造價專業知識的人才。長期以來,由於對工程造價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不夠重視(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善,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工程造價管理及相關專業,但很少開設計算機、網絡管理、造價工程管理相結合的課程),導致這個行業的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知識結構不合理。所以缺乏強有力的開發團隊,項目成本管理和軟件開發結合不夠。這使得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緩慢。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