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第壹個西天取經的人,比唐僧早200多年,他也是經過險要的流沙河,才看出來是誰。

第壹個西天取經的人,比唐僧早200多年,他也是經過險要的流沙河,才看出來是誰。

說到佛經,首先想到的是唐朝的高僧玄奘。唐僧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連小孩子都知道。

中國第壹個西行取經的和尚,比唐玄奘早200多年。無論是經歷還是貢獻,法顯其實都不在唐玄奘之下,依然占據著“第壹”的頭銜,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那是因為他沒有像《西遊記》那樣成為暢銷書的主角。《西遊記》中,唐僧由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脈深厚的弟子襯托,又有神通廣大的神仙妖怪作配角,使唐僧脫穎而出。不過,法顯名氣不如唐玄奘,未必是壞事。大師畢竟不是紅塵中人,沒有沾染虛名。況且,雖然《西遊記》讓唐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吳承恩塑造的唐僧形象卻並不怎麽受歡迎,甚至令人生厭。小說讓唐玄奘擴大和延續了自己的影響力,但同時也掩蓋了他真實的氣質和實力。想了解真實的唐玄奘,還是要看他的日記《大唐西域記》。

法顯與紅塵的緣分很淺。他的三個兄弟都在童年死去,他的父母擔心他也會死去。當他三歲時,他被送到壹個佛教寺廟當小和尚,祈禱他能得到佛陀的保佑。十歲時,法顯的父親去世了。考慮到母親守寡,生活困難,叔叔讓他世俗壹點。法顯此時對佛教的信仰非常虔誠。他向叔叔聲稱自己不是凡人,不是因為誰而出家,不會因為誰而世俗化。叔叔沒有再逼他。不久,法顯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喪事,此時的他,更是無憂無慮。喪事期剛過,他就回寺繼續修行。

法顯3歲從寶峰寺出家,20歲出家為僧。在學佛的過程中,他常常感嘆經書殘缺不全,並發願去天竺求經。六十五歲時,法顯終於下定決心,要和誌同道合的夥伴壹起去天竺。同行的幾十位僧人,穿越了天竺的北、西、中、東,歷經艱難險阻,獲得了摩訶僧法、長安、雜藏等幾十部梵文典籍。

遊歷了30多個國家,法顯乘船回國時,時間已經過了14。他的同道朋友不是死在異國,就是留在了當時佛教興盛的國家。只有獨自壹人的法顯帶著大量梵天佛經回國。伊Xi八年,到山東青島嶗山,次年秋,法顯到金盾建康。在道場寺,我和普陀羅、保雲等高僧壹起翻譯了儒家經典的理論。並寫壹本穿越天竺的遊記,相當於他旅行日記裏的“佛國”。

法顯回到祖國時已經78歲了。在這十四年裏,法顯跋山涉水,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就像他後來說的:“我在尋找我所學的東西時,並不覺得出汗!”有必要經歷《西遊記》描述的八十壹難嗎?這麽說吧,這個方法說明曾經有過幾百次惡劣的自然氣候,險山惡水,地震,冰雹,閃電,海嘯,泥石流,真的是九死壹生。至於到底有沒有妖怪?去天竺取經,途中過流沙河。法顯在《佛說》中記載,他們由敦煌總督李浩供給,渡過流沙河。沙河裏有很多熱氣邪靈,壹見面就全死了。天上沒有鳥,天上沒有動物,想過河也不知道為什麽。只有死骨被用作標誌耳朵。

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也記載流沙河,“當我聽到歌聲和尖叫聲,或聽到鬼哭,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麽辦。”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玄奘的弟子顏布朗記載了玄奘來到瓜州並打算繼續西行。當地壹個粟特商人胡老告訴他“西行路險惡,流沙河茫茫,熱風中有鬼”。勸他愛惜生命,不要冒險。

流沙河似乎不是西遊記發明的,真實情況似乎比小說更危險。

據佛國記載,法顯取經途中類似流沙河的地方不下五六百處,可見西方取經之艱難困苦之壹。

本文來自致仕工作室原作者/散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致仕工作室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