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道教之聲:
金門王耀寺位於天津市靜海縣王口鎮李權村東,當地俗稱“李權寺”。村中感恩藥王孫思邈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為幫助周邊百姓而建於李權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天津西部第壹寺。
金門王耀廟歷史悠久,歷代都有修繕。據地方誌記載,王耀寺於明代鄭德擴建,清嘉慶年間再次修繕。新中國成立後,王耀寺繼續燒香,但由於歷史原因,王耀寺於1957年被拆除,木材用於修建靜海縣禮堂。雖然寺廟被毀,但當地信徒仍在原來的寺廟遺址燒香祈禱。
改革開放後,香又復興了。1994年,在靜海縣政府的支持下,信眾自願捐款重建了王耀寺的正殿和兩側廂房,並重修了佛像。正殿供奉金元名醫孫思邈和中國名醫劉守鎮,兩側各有十位名醫陪同。此外,四個部分大廳是專門為鬥姆袁俊,60歲的神,三官員皇帝,文昌皇帝,武文財神和皇帝。
2013年以來,在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的關心下,在天津市宗教局、靜海縣政府宗教事務辦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王耀寺聘請正規道教教職人員常駐居住,學習宣傳道教傳統文化,2014年舉辦傳統廟會活動,開展慰問老人的慈善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認可。
每年農歷四月初壹至初五,是金門王耀廟的傳統廟會。廟會期間,天津靜海縣、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大城縣四鄉八裏等地的數千名信眾前來祭拜真人孫思邈、劉和建,焚香祈福。初壹前壹天晚上(也就是初壹)11點,王耀廟裏的道士們開門迎客,舉行道士齋戒儀式,誦讀神仙經,宣道科技典範,鐘鼓齊鳴,道路上音樂四起,香煙彌漫,人群蜂擁而至。
金門藥王廟所在的靜海縣王口鎮崩莊村和李權村的村民,更是像過年壹樣。每家每戶都準備各種食物和飲料來接待參加過廟會的親戚朋友。村裏外出打工出嫁的女兒,廟會期間都會回家拜年,走親訪友。整個村子比春節還熱鬧。在王耀寺周圍的空地上,臨時搭建了各種兒童遊樂園,搭起舞臺、帳篷、攤位,表演傳統戲劇、馬戲、雜技,經營各種津傳統手工藝品、食品、日用品。靜海、文安、大城等地百余場民俗花會共同上演,鼓樂震天,首尾相連,綿延3公裏以上。原本安靜的鄉村曠野,突然變成了壹片繁忙繁華的大規模。
2065438+2005年10月9日,65438+2065438天津市宗教局敖副局長帶領業務處工作人員對金門寺進行了檢查,並將其確定為天津市恢復道觀試點,鼓勵道人依法依規進行管理。
10月28日2015 65438+天津市靜海縣人民政府頒發了金門王耀寺登記證,正式登記為道教活動場所。
同時,它也是天津第壹個恢復的道教活動場所,結束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天津沒有正式登記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的歷史,開啟了天津道教歷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