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可以考慮壹三局八局,延三土木說如果壹定要從施工單位中選壹個。
首先,我沒去過這些施工單位。我的研究生專業屬於工科末,和中建不太契合(我覺得契合度很低)。我最初考慮中建,是因為我的專業太邊緣,不好就業。
首先我在138局面試過,國內工資最多12K(6K工資+6K外派津貼,去上海)。如果我有興趣去非洲東南亞多給點,室友說他自稱三年壹百萬,他回來提升中層。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應該不會太差。我室友的本科同學在各個局都是見多識廣的。
先說面試成功率高不高。根據我的采訪,女生如果不是金融的話基本是100%爽,男生如果專業不太離譜的話(生物之類的)基本可以去別的教室談待遇。工科男生完全被幾個局搶了。
但最後我想了想自己的情況和室友的勸阻。我沒去。我現在的工作很可憐,但是頭發留著。如果妳對土建感興趣,可以試試房地產等甲方企業,但是競爭會異常激烈。如果妳願意全力以赴,去非洲三年,也是壹個不錯的選擇。
很多中小企業認為“校園招聘是大企業的事,我們要的都是有經驗的人才。他們來了,不用培訓就能馬上開始工作,很快就能做出成績。”這種想法在那些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度過生存危機的中小企業中尤為普遍,也有壹定的合理性。
然而,當企業進入快速成長和穩定發展階段,對員工的需求已經從有經驗的人才轉向追求創新、學習和變革的人才。應屆畢業生因其“可塑性強”和“開拓精神”,與企業所希望的“* * *共同成長”不謀而合。
這時候利用校園招聘可以引入“新鮮血液”,保持組織的活力,還可以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增加企業的發展機會。
當然,中小企業由於培訓機制不完善,薪酬福利沒有競爭力,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難與知名企業競爭。因此,在校園招聘中,除了強調企業發展前景好、員工成長空間巨大等差異化優勢外,還應在招聘的形式和時機上多下功夫,盡量避免與大企業“碰撞”。
由於校園招聘活動具有招聘和企業品牌營銷的雙重功能,壹些企業利用這種“壹舉兩得”的機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宣傳自己的企業,讓學生覺得企業只是打著招聘的名義做廣告,是在“作秀”。
為此,人事部也有明確規定,嚴禁企業“只招不聘”。所以,如何平衡招聘和營銷,控制好招聘中的“度”,是做好校園招聘的另壹個關鍵,否則會被貼上“超級騙子”的標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