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聖人與聖人——周敦頤,理學的先驅

聖人與聖人——周敦頤,理學的先驅

對周敦頤的了解是從胡艾蓮開始的,後來我對他了解不多。但是,當我看了《周敦頤,新儒家的創始人》這本書,發現周敦頤這麽厲害,我才知道自己知識的匱乏。

對於儒家,我知道孔孟,也知道後來的程朱理學,還有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起初,我認為理學是朱成創立的,但讀了之後,我知道周敦頤開創了這座山,朱成發展了它。由於他在理學上的成就,後人尊稱他為周子。

壹人之誌,非壹日之功,周子少年失意,家破人亡於黃土。但他少年立誌,潛心讀書思考,刻苦鉆研,終於“悟道於月”,在那裏悟出了“無極太極”的道理,為他後來的學習奠定了思想基礎。

周子的思想成就源於他的《太極圖說》和《通書》。在《太極圖說》中,周子評論“聖人定義為義,而大師則靜而正直”,正是因為他要做到“義即義”,而壹般的書重在人生修養。在《愛蓮論》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向往君子,不為名利所擾。周子壹生勤政愛民,清正廉明,四處巡行,個人品德也是剛正不阿。這也成為後來理學的基本邏輯。

如果說他的理學思想靠的是“啟蒙”,那麽理學的傳播靠的是“興學辦學”。後來成為朋友的程君送他的是中國儒學史上的兩位著名人物:程顥和程頤。二人後來奠定了理學的思想基礎,使理學成為儒學的壹個重要分支。

我奇怪,為什麽周子能同時培養出兩位理學大師?除了“成二”本身的優秀,我想應該還有周子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它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在道德、理想和智慧方面的發展。周子宣揚宗教,好像他是壹個傳教士。“通天地之生物,據說Xi仁德,不求知識和技能”。這是他在教學中的追求,他也按照這種追求付諸行動。韓愈有言: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作為壹名教師,周子知道如何做壹名教師。

師道始於悟。開明的教育方式不僅自己教學生,還邀請當時的學術名人來講課。在那個尊師重道的封建時代,學生敢於博采眾長,吸收不同名人的教學營養。同時,周子還敢於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特別註重啟發原則,以此來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思想不僅在當時對他的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化學作用,而且對周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來自周子的我最受啟發的是,如果學校的教學方法只教考試技巧,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本質,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壹套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教授學習的意義,還能促進思想的傳播。這種開明的教學方法對今天的教育發展和教育方法的改進有很大的啟示。

自從周子興開始教書,教育就伴隨了他壹生。無論仕途怎麽走,教育從來沒有停止過。每次他上任,周子都利用業余時間利用舊的縣立學校促進教育和舉辦講座。即使最後退居廬山後,他仍在濂溪書屋寫書、講學、教書,畢生致力於教書育人。在我眼裏,他不僅是壹位理科碩士,還是壹位盡心盡力的好老師。做他的學生該有多幸福啊!

從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壹個教育家,壹個能啟迪學生智慧的老師,壹個為教育事業奉獻壹生的老師。他用行動把自己“至善”、“至誠”的學術思想傳遞給學生;我也看到了壹位以實際行動踐行“花之君子”倫理的賢德踐行者。

教育是國家進步的動力之源,也是壹個人進步的動力之源。學習不是負擔,而是壹種生機和活力。正如周子在教育中所教導的,尋求道也就是尋求快樂。我們這些讀書、學思、思入道的人,最終在快樂中進入大道,而不是給自己的內心造成很大的負擔。

周子的壹生純潔而高尚,這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是為了內心的快樂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