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多品牌戰略有壹定風險,推出壹個新品牌需要相當大的費用。對於缺乏實力的企業來說,品牌銷售額不足以支撐其成功推廣和生存所需的費用,因此難以實施多品牌戰略。這時候不如“孤註壹擲”,打造壹個知名品牌,然後再進行延伸,這樣推出新品的成本會大大降低。
第三,多品牌戰略應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具體設計。對於壹個大公司來說,確定品牌線的最優長度(品牌數量)是壹個重要的問題。如果壹個公司想要被定位為壹個完美的品牌線運營商,或者想要追求更高的市場份額,有效阻止競爭對手的入侵,那麽它壹般需要有更長的品牌線。如果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那麽品牌線的長短需要實際估算。企業在各個品牌上投入的力量不應該是對等的,主品牌要培育,其他的處於陪襯地位。
總之,采用多品牌戰略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多的貨架空間,也可以用新產品攔截“換品牌者”,維持顧客對企業產品的忠誠度;從而不必將企業的聲譽維系在壹個品牌的成敗上,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應該說,多品牌戰略順應了時代的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多品牌形象的定義和重要性
學術界對品牌形象的定義很多,但本質上都差不多。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Levy對品牌形象的定義。在他看來,品牌形象是人們心理中存在的關於品牌元素的形象和概念的集合,主要是品牌知識和人們對品牌的整體態度。
Ronoz和Gunterman從品牌戰略的角度提出“品牌形象是競爭中產品或服務差異化意義的聯想集合”。他們還列舉了品牌形象運營的戰略方式:產品認知、情感或印象、信任、態度、形象個性等等。
世子提出,品牌要有像人壹樣的個性形象,這不是單純由品牌產品的實質性內容決定的,還包括其他內容...至此,對品牌形象的理解已經進入了品牌個性層面。
帕克等人提出“品牌形象來源於營銷者對品牌管理的理念,品牌形象是品牌管理的壹種方法”。他們認為,任何產品或服務理論上都可以用功能性、象征性或經驗性的元素來表達其形象。
筆者認為,品牌形象是消費者對壹個品牌的整體印象和判斷。這種印象和判斷是在消費者長期接觸品牌的過程中產生的,並通過消費者的品牌聯想得到強化。企業品牌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企業所希望的品牌形象。
企業根據自身優勢、產品或服務特點、消費者需求、市場狀況等因素,確立品牌核心價值觀和品牌文化元素。然後在品牌核心價值和品牌文化的指引下,設計品牌識別、選擇品牌名稱組合、定義品牌屬性、制定品牌傳播方案,通過實施品牌管理的各項功能,讓企業預設的品牌形象走進目標消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