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大姐50多歲了。她經常說自己老了。即使她有夢想,她也無法實現。我不同意她的觀點。
五十歲,人生剛剛開始,因為前半生把時間都給了事業,老公,孩子。大多數50多歲的女性已接近退休年齡,她們的孩子也已長大成人。此時,他們已經擺脫了工作和家庭瑣事的困擾,剩下的時間將是自己的自由時間。是時候經營自己的興趣愛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有人說,如果把壹個人的壹生比作壹天,那麽過了50歲就是剛過中午,也就是走過了半天,人生還有半天。有人說,只有60歲的人才有老有少,所以50歲依然是中年,依然可以為夢想努力而不失精力。只要我們有追夢的勇氣,敢於追夢,勤於圓夢,我們就永遠年輕。
在人們的印象中,人都退休了,是時候享受壹下剩下的時光了,比如散步,打麻將或者逛街,照看孫子孫女,或者環遊世界。當然,這也是壹種生活方式。但科學研究表明,老年人如果有人生目標,就會活得更久,患心臟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也比普通人低。很多長壽老人壹直在堅持自己的愛好,比如“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11歲還在堅持看報寫字;著名作家江洋在105歲時仍堅持寫作和出書。世界著名的風俗畫家摩西奶奶在76歲時開始學習繪畫。她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展出,好評如潮。她的《人生從不會開始得太晚》說:“在我們漫長而短暫的人生中,找到我們真正熱愛做的事情並堅持下去,讓這壹點點支持帶給我們潛移默化的喜悅。”有壹些非常老的人。對於他們來說,年齡只是壹個數字,超過100歲仍然可以創造世界紀錄。
大姐退休前是單位領導。退休後,她的生活失去了重心,整天無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動力。每天除了吃飯睡覺走路,她就是在樓下曬太陽,發呆。除了殺人,她的時間毫無意義。她只是心中沒有夢想。就算有,她也覺得自己老了,沒必要了。這導致她的生活變得混亂和無聊。
心理專家建議,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首先要打破對年齡的迷信,承認自己年齡還不夠大,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活到80歲也要學會技巧,讓自己的晚年豐富多彩,錦上添花。適度的工作不僅能消除人的孤獨感,還能給人帶來充實和歡樂,激活身體細胞,增加營養,防治疾病,保持童心。中國老年學研究:夢想和目標可以延緩衰老。有目標的生活會讓老年人看起來年輕。生活中有夢想的老人會感到充實,適度給自己壹些壓力,會使人的心態更加積極,促進免疫功能,減少空虛感和孤獨感,緩解情緒,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所以不管妳多大,只要妳心中有夢想,並為之努力學習,不管結果如何,妳都會覺得自己永遠健康年輕。
以前有空的時候會整天看電視,逛街,或者去公園散步,打麻將。雖然我的生活很愉快,但我總覺得缺少了什麽,很無聊。自從遇見了,拾起了夢想,我過得充實而快樂,不再像以前那樣怨婦般抱怨和後悔。現在心裏充滿了正能量,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心裏有夢想,有夢想就去追求,不管結果如何,只在乎過程,享受堅持做壹件事的過程,不管結果如何,問心無愧。不然,壹百年後悄悄來,悄悄走。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浪費時間嗎?人生只有精彩,沒有輝煌。
隔壁有個老太太,58歲去學駕照。壹開始同學們都嘲笑她,說她那個年紀學開車沒用。老太太說:“我不學車,但我還是58歲,以後還會更老。我學開車,出門方便。”同學們無言以對,佩服她的不老精神。如果妳喜歡壹件事並堅持下去,上帝會很樂意幫妳打開成功之門,哪怕妳已經90歲了。
人有兩個年齡,壹個是實際年齡,壹個是心理年齡。有些人其實並不老,只是心理上早熟;而有些人,雖然年紀大了,但心理上總會有壹顆年輕的心。他們積極向上,樂於接受新事物,敢於創新,不斷學習,他們會永遠感到青春。
生活永遠不會開始得太晚。不管年齡多大,只要身體健康,還是可以追求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