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乎所有的公積金業務都要在窗口辦理,數字化促進了公積金服務的規範化和便捷化。數字化技術解決了繳存人辦理公積金業務難的問題,各地也積極探索公積金數字化發展路徑,將住房公積金的普遍公共服務便捷、精準地傳遞給群眾。
重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重點解決川渝兩地辦理公積金業務“回頭跑”問題,深入推進“跨省通辦”,實現繳存、提取、貸款等50余項信息實時在線* * *享受。同時,通過業務數據交換,取消了異地轉料,由原來的兩個中心將郵寄需求退回到員工網上自助辦理,辦理時間由1個月縮減到最快壹天。
在新疆,全區14中心通過壹體化業務流程,實現了收、提、貸三大類27項業務的“壹戶通”,實現了異地轉移接續即時辦理。異地貸款審批時限壓縮到5個工作日,全部開通“跨省通辦”服務,把原來封閉的小循環變成了面向全區開放的大循環。同時,積極構建和拓展全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圈。無論職工在新疆哪個地方,都可以在就近的住房公積金營業網點辦理業務,無論繳存地點在哪裏,資金都會秒到賬。
近日,住建部發布《關於加快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全系統數字化發展,讓數字化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住房公積金繳存人和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積金監管司副司長王旭東表示,到2025年,基本形成全系統業務協同、全方位數據賦能、全業務在線服務、全鏈條智能監管的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新模式,確保資金安全,使服務事項“在線、手持、就近、壹次”更易辦理。《指導意見》的出臺,標誌著住房公積金數字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公積金數字化發展將為數字化發展奠定堅實的數據和平臺基礎。《指導意見》中明確,將建立健全數據使用機制,依法加強數據匯聚、共享和利用,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全面提升平臺支撐能力,推動各地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協同聯動,形成“縱向連通、橫向連通”的數據和享受“立交橋、高速公路”,支持跨層級、跨區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同時,公積金將構建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推進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編制服務項目基本目錄和實施清單,實現同壹服務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指導意見》明確,將豐富全國住房公積金小程序服務,構建跨地區、跨部門業務協調機制,實現更多服務“跨省”、“壹事壹辦”,做到隨時隨地服務。鼓勵利用數字技術精準推送服務,建立服務體驗反饋機制,不斷優化創新服務模式,讓服務“更精準、更智能”。
此外,公積金將加強全鏈條監管,不斷完善全國住房公積金監管服務平臺、電子稽查工具等數字化監管手段,推動形成部委、省市聯動的數字化監管機制,多維度評價、動態監控管理運行,逐步搞事後監管。改為事前事後全過程監管,管好儲戶的“錢袋子”。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實現監管協同,有效防範各類風險。
“到2025年,在全國任何壹個地方,同樣的公積金服務,從受理到辦結,都能得到基本相同的服務,也就是實現服務標準化。除公積金貸款面簽等有相關規定的服務事項外,基本實現網上和掌上服務。”王旭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