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酸熟化高鐵浸出堆浸工藝
該技術的特點是:首先對破碎的礦石進行濃酸熟化預處理,使礦石中的鐵氧化成三價,大部分鈾轉化為可溶性鹽,然後用含硫酸鐵的清水浸出。該工藝不僅縮短了礦石浸出周期,而且提高了浸出合格液的鈾濃度。經過多年的工業應用表明,采用濃酸熟化高鐵浸出工藝強化堆浸,礦石浸出周期僅為60 ~ 100 d,合格浸出液中鈾濃度可達7 ~ 9g/L。
低滲透性礦石的球團堆浸技術
低滲透性含泥礦石被化學鍵合用於酸制粒。粘結劑通過參與化學反應,可以在礦粒中形成以水合物晶核為基礎的晶體結構網絡,從而大大提高礦堆的滲透性。工業生產表明,礦石制粒預處理後堆浸,金屬浸出率達95%以上。與直接堆浸相比,浸出周期縮短70%,浸出液鈾濃度提高50%。
細粒礦石堆浸技術
通過對堆浸傳質機理和浸出過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細粒礦石堆浸的概念,認為堆浸礦石破碎應存在壹個最佳經濟粒度。在充分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堆浸礦石破碎經濟粒度的計算模型。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多個堆浸鈾礦得到應用。
系列堆浸技術
為了盡可能提高礦石堆浸合格液的鈾濃度,降低原料消耗,對多種鈾礦石進行了系統的系列堆浸工藝試驗研究,開發了計算礦石系列堆浸各階段操作參數的數學模型。多個堆浸鈾礦的應用結果表明,采用該技術後,合格堆浸液的鈾濃度可提高2 ~ 3倍,酸、氧化劑和金屬回收工藝的物耗可降低20% ~ 30%。
細菌氧化堆浸技術
我國對細菌氧化堆浸鈾技術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利用氧化亞鐵硫桿菌氧化礦石中的黃鐵礦或吸附尾礦中的Fe2+將Fe2+轉化為Fe3+,從而完成礦石中低價鈾的氧化浸出。進行了4000噸工業試驗。工業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氧化堆浸相比,硫酸消耗可降低65438±02.5%,浸出時間可縮短32% ~ 45%,浸出液鈾濃度可提高88.2%。
伴生鈾礦石綜合堆浸回收技術
目前,在已探明的鈾礦資源中,有壹定比例的鈾礦床。這類礦床往往浸出時間長,鉬的浸出率低,浸出液中鈾鉬分離效果不理想。采用混酸陳化活化浸出技術進行礦石堆浸,使礦石浸出周期縮短壹半以上,鈾、鉬浸出率分別達到90%和70%。采用新型離子交換樹脂從浸出液中同時吸附鈾和鉬,通過分步浸出,鈾鉬分離系數達到2000以上。
滲濾浸出鈾
對於壹些鐵、鎂、鈣、鋁等雜質含量較高的復雜鈾礦,在常規堆浸工藝中,隨著溶液的遷移,會不斷消耗礦堆中溶液的酸性,導致鐵、鎂、鈣、鋁在礦堆中不斷遷移、積累、沈澱,使礦堆板結,降低礦堆的滲透性。滲透浸出工藝改變了溶液與礦石的接觸方式,可以保持溶液酸度相對穩定,有效避免礦堆板結。工業試驗表明,用滲濾浸出工藝代替堆浸工藝後,礦石浸出周期從300多天縮短到60多天,鈾浸出率從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