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誰和誰發起了安史之亂?

誰和誰發起了安史之亂?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65438+16)十壹月初九,身兼範陽、平陸、河東使臣的安祿山,乘唐朝空虛腐敗之機,聯合羅、、契丹、石維、突厥等民族,組成* * * 15,000兵,自稱20萬。那時候國家已經太平很久了,人民不知道怎麽打仗。河北各縣立即崩潰,當地縣令要麽逃跑,要麽投降。天寶十五年占領長安、洛陽,進入安史之亂的高峰期。

廬山被殺。

唐肅宗得德第二年(757年)正月,安慶緒殺了父親安祿山,自立為帝。史思明奉命防守楊帆,留下蔡喜德等人繼續包圍太原。同年,長安被唐軍收復,安慶緒逃離洛陽,退守鄴(今河北臨漳)。他率部率領李貴仁的精銳和數萬人駐在胡兵,逃往楊帆和史思明。

想清楚了再叛逆。

由於契丹、通羅氏族組成的精銳士兵大部分屬於史思明,安清緒消滅了史思明,史思明以13郡,八萬兵投降唐朝,唐立他為義王,任命楊帆為節度使。唐婷不信任史思明,並計劃消滅他。不料計劃泄露,史思明造反,遠遠站在安清旭壹邊聲援。

死命稱帝

甘源元年(758年),安慶緒被郭子儀等二十余萬士兵圍困,後增至六十萬。次年,在史思明的幫助下,打敗了唐安史之亂,使其60萬大軍,圍城得以解決。宦官於朝恩被滅,子儀被召回長安,解除兵權,為閑臣。不久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死,史思明接管了安慶緒的部隊,回到了範陽,被稱為“大衍皇帝”。

解決混亂

商元二年(761)三月,叛軍發生沖突,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死,史朝義內部離心,屢被唐軍擊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到周茉(今河北任丘北)。布谷懷率領北軍追擊史朝義。寶應二年(763年)春,田投降,將史朝義的母親和妻子送給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到範陽,史朝義的部下李懷賢獻範陽投降。石朝義無奈,上吊於林中,歷時七年兩個月的安史之亂就此結束。任命田為(今冀南、豫北)節度使,李懷賢為魯隴(今冀北)節度使,李為成德(今冀中)節度使,薛嵩為節度使。從此,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安史之亂涉及到壹個關鍵人物*安祿山:他的祖先是西域粟特貴族,因有功被唐朝封為“安”姓。*安慶緒:安祿山之子。*史思明*史朝義:史思明之子。高仙芝馮長青葛陳李光弼張高青路傑然

不好寫。看看這個。絕對完整!!!!/view/2795.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