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這座橋的歷史

這座橋的歷史

這座橋的歷史

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時期,在宜昌和宜都之間出現了長江上架設的第壹座浮橋。

滬定鐵索橋建於1706,長約100米,寬約2.8米。由兩側錨定的13鐵鏈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在1935長征中過橋的時候比較出名。

冠縣安瀾竹索橋建於1803,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竹索橋。全長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度約61m。全橋由24根5寸粗的竹纜組成,其中橋面索和拉索各占壹半。

秦漢時期,中國廣泛修建石梁橋。世界上現在保存最長、工程最艱巨的石梁橋,就是萬安橋,又名洛陽橋,建於1053-1059福建泉州。這座橋長800米,有47個洞。它坐落在“波濤洶湧,水深不可及”的海口河上。這座橋是在橋址底部鋪滿巖石,這是現代筏式基礎的開端,橋基用養殖海洋牡蠣的方法膠結成壹個整體,這也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造橋方法。在近千年前如此艱難復雜的水文條件下修建如此之長的橋梁,是中國橋梁史上壹次勇敢的突破。

建於1240的福建潭州湖渡大橋,也是最驚艷的梁式橋。這座橋全長約335m,部分石梁長達23.7m,沿寬度方向由三根石梁組成,每根石梁寬1.7 m,高1.9 m,重達200多噸。這座橋壹直保存到今天。

中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趙縣趙州橋(又名安濟橋)。這座橋是李春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右)建造的。該橋為空腹式圓石拱橋,凈跨37m,寬9m,失拱高度7.23m,拱圈兩側各有兩個跨度不等的腹拱,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橋梁自重,節省材料,而且便於泄洪。趙州橋的設計理念和精湛的工藝不僅在中國古代橋梁中首屈壹指。根據對世界橋梁的研究,像這樣的敞肩拱橋直到公元19世紀中葉才在歐洲出現,比中國晚了1200多年。趙州橋的雕塑藝術,包括欄桿、望柱、鎖口石等,獅、龍、獸造型逼真,工藝精美,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瑰寶。我國石拱橋的建造技術是

1957年,第壹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順利建成,結束了中國長江無橋的局面。從此“壹橋飛南北,天塹變通途”。該橋主橋為三重連續鋼桁梁,寬3X128m,雙線鐵路上部公路兩側各有2.25m人行道。

1969年,舉世聞名的南京長江大橋成功建成。這是壹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施工,采用國產高強度鋼材建造的現代化大型橋梁。除大橋北岸第壹孔為128m簡支鋼桁架外,其余為9孔3節點,每個節點為3xl60m連續鋼桁架。上層是公路橋,下層是復線鐵路。包括引橋在內,鐵路部分總長6772m,公路部分4589m m,橋位水深湍急,河床、水質極其復雜,橋墩基礎施工難度非常大。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橋梁建設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也是中國橋梁歷史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