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舒適音量原則:就是保證音量的舒適性,保證大嗓門不會影響和傷害患者。對於剛戴助聽器的患者,我們寧願把音量調低,也不願意因為音量過大而讓患者感到不舒服或不舒服。我們可以通過逐漸增加拍手或拍桌子的聲音來測試病人對噪音的反應。音量過大會引起頭暈、頭痛、震耳欲聾、噪音大等各種情況。如果聲音太大,可以適當降低音量(增益)或最大輸出。適度的音量可以保證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對患者有幫助,充分體現助聽器的優良功能。
3.先“簡單”後“復雜”的原則:隨著科技的發展,助聽器的功能也日新月異。調試功能越來越多,調節方式越來越精細。比如智能降噪、壓縮技術、反饋抑制、頻段調整、無線遙控等等。壹些試衣者可能會發現很難從試衣界面復雜的調試功能入手。這時候就要遵循先“簡”後“繁”的原則:1,先解決簡單的問題,比如音量、降噪;然後逐步解決舒適和清晰的問題。2.先用簡單的方法調試,比如“最佳擬合”,再通過“快速擬合”的功能優先調試。
4.先“易”後“難”的原則:在調試助聽器的過程中也要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先用簡單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比如聽20 ITC,如果患者反映助聽器有噪音,那麽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種方式解決噪音問題。壹是降頻的方法,二是超靜王的功能,三是智能降噪的功能。具體用哪種方法解決病人的噪音問題?我們先來了解壹下這三種治療方法的區別。因為大部分環境噪聲分布在500Hz以下,所以在調試助聽器時習慣采用降低頻率增益的方法來降低噪聲。我們知道改變頻率實際上就是調整音調。因此,這種方法明顯改變了助聽器的音質特性。超靜音王是澳星助聽器產品中的壹項獨特技術,主要用於調節環境中細微噪音的幹擾,如電腦主機、風扇、空調、微波爐等。聽20的超靜態控制在20個通道內微調,智能降噪功能只需要選擇降噪級別(6,10,13,17)。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可以快速選擇,優先選擇智能降噪處理功能。
由於每個聽障患者的聽力損失持續時間、性質、程度、言語分辨率、效果預期等都不壹樣,所以我們選擇的助聽器不壹定符合聽障患者的要求。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是在為人們裝配助聽器,而不是聽力圖。佩戴助聽器需要壹個適應和逐步調試的過程,也需要壹個逐步提高語音識別率的過程。人對聲音的聽分為:聽-聽清楚-理解。對於剛剛佩戴助聽器的聽障患者,首先要考慮是否清晰易懂,但首先要保證他們能夠輕松聽到更多的聲音;第二是考慮自己是否能聽清楚,聽明白。能聽清楚就是聽到的聲音的識別率。理解是更高層次的要求,是大腦的言語中樞對聲音信號進行編碼和解碼的過程。比如,我們也許可以反復完整地模仿這個聲音,但並不意味著壹定要理解這個聲音是什麽意思或意義。
調試完成後,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適當評估。盡可能保證患者的聽力清晰度和舒適度。提高聽障患者滿意度,增加老客戶回頭率和良性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