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晉代(今山西聞喜)普通制圖員。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了“六體地圖”,在世界地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十八幅龔宇地圖的作者。
裴凱:子淑澤(237-291)西晉河東郡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相貌英俊,如走在玉山上,光彩照人,人稱“玉人”。他博覽群書,尤其是《老子》和《易經》。官方對官方的秘書處命令
裴度:字仲(765-839),宰相唐憲宗(今陜西聞喜)。他主張取消緩沖區。元和十二年,杜詩擊敗蔡州,唐朝的叛亂暫時告壹段落。有“名震四夷”“天下勁風”之贊。
郭培:趙蓉,河東聞喜(今陜西聞喜縣)人。南北朝時,西魏、北周的名將,年輕時豪爽豪邁,野心勃勃。魏太常,平陽縣丞,驃騎。
裴坦:唐代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官方和中書壹樣。簡單節儉。兒子娶了楊牧女,陪送了許多金玉首飾,命他退出,說:“這是我家法的壹塌糊塗。”他住在李太平,被稱為“太平宰相”。
裴航:唐代長慶年間(821-824)進士。路過藍橋驛站,口渴得很,壹個美女雲英拿著水漿喝了,甜如玉石,想嫁給它。家裏的老婆婆說:“昨天有壹個仙女和壹種藥,fesr,需要用玉杵和臼搗。如果妳想娶這個女人,妳必須以此為約。”於是我參觀了玉杵臼就業。婚後,夫妻二人壹起去了山仙。
裴行健:字壽嶽(619-682),唐代江州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定襄路行軍總管。知人善任,正典選偏班為世名。
裴愷,字澤叔,曹荊楚元年(237)人,卒於西晉元康元年(291),享年55歲。他出生於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西晉重要的朝臣。
裴松之(372-451),漢族,東漢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後來搬到了江南。東晉歷史學家,《三國誌筆記》的作者。
裴昭明,北齊山西聞喜縣人,宋南中郎參軍。太史忠太學博士,元徽,名長沙成軍。齊時宗祠通直郎,永明為安乃史始,建武為安北龍史、廣陵太守始,共九卷。
裴,字德本。生於不詳之年,第二年(619)卒於唐高祖武德,生於何穗河東縣(今陜西永濟市)。他是隋末的壹位戰爭將領。
裴寂(570-632)是唐初的壹位大臣。周浦桑泉(今山西臨猗縣西南,鄆城縣西北)人。甄嬛這個詞。作為唐初的大臣。隋末任晉陽宮(今山西省太原市)副監。他與李淵交情很深,是李淵軍隊在太原的策劃者之壹。並以晉陽宮米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甲胄四十萬件支援部隊。後來,李淵進軍長安(今陜西Xi),他支持李淵當皇帝。繼唐建國之後,又為李淵最寵信的尚書事。
裴炎,本名子龍,出生年月不詳,卒於廣齋元年(684)。江州聞喜人,是唐代周鼎革命時期著名的宰相。
裴耀慶(681~743),河東(今山西)聞喜人,中唐時期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八歲的神童喬迪。弱冠授予秘書省正字法,俄國補充王宓佳能。瑞李宗,調到主簿,查詹師傅。曹,河南府官員,參軍進士,除右司、兵部二郎外,均為外臣。開元初,為長安令。十三年,出濟州刺史,宣州、冀州刺史,人侍郎。民國二十年,王邑副主事,議契丹,冬遷京趙胤。二十壹年,拜黃門侍郎,同書門平章,充轉運史。二十二年,遷奉。二十四年後,改史為丞相左,知政,封趙成侯。天寶元年改為尚書右仆射,轉左仆射(壹個是從左仆射到右仆射)。
裴迪(716-?),唐代詩人,生於關中(今陜西)。蜀國刺史兼尚書省大臣。他壹生以詩著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壹。
裴光庭,字連城,生於唐商元三年(678),卒於唐開元二十壹年(733)。生於江州聞喜(山西省聞喜縣),裴行健之子,已故開元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