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原文
【蘇教版教材8】
那是壹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墻邊的壹顆杏樹泛著淡淡的粉色。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了杏花,就走近杏樹數了數。四朵花在不同的程序中綻放。這時,杏樹的主人正帶著孩子走來。
“爺爺,妳又在看花嗎?”孩子擡起臉,天真地問。
“是的,杏花開了。”朱爺爺彎下腰習慣性地問:“妳知道杏花什麽時候開嗎?”
“哪壹天?今天開業了。”這孩子有點奇怪。
“我問第壹朵杏花什麽時候開,”朱爺爺補充道。孩子答不上來,但不明白為什麽要知道第壹朵杏花什麽時候開。朱爺爺告訴他:“我有用,妳明年要註意。”
光陰似箭,轉眼間又是壹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綠了青草,吹皺了河水,吹脹了杏樹的嫩芽。
這壹天,朱爺爺正在書房看書,突然聽到窗外傳來壹個小孩的聲音:“朱爺爺!爺爺!”
誰這麽著急喊?他急忙跑出書房,看見孩子在前院。
“什麽事?”
“朱爺爺,杏花開了!”
“什麽時候?”
“剛才。”
“是第壹朵花嗎?”
“是的。”
朱爺爺仿佛壹下子年輕了幾十歲,立刻沖到前院。陽光下的杏樹開出了第壹朵盛開的杏花。多美的杏花啊!朱爺爺回到書房,翻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壹天:清明節。
竺可楨爺爺曾經不止壹次說過,“我需要的是準確的時間。科學研究中不能用‘大概’和‘可能’這樣的詞,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正是通過多年的精確觀測,朱爺爺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
正文《第壹朵杏花》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壹個小故事,歌頌了他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本文旨在通過幼兒兩次參觀杏花的區別和朱克真與幼兒的對話,讓學生學習朱克真在科學探究中壹絲不茍的態度,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習慣。
(1-5)竺可楨問孩子第壹朵杏花,孩子不知道。
2.(6-15)通過孩子了解杏花開放時間。
三。(16)書寫竺可楨壹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