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年,張之洞生於興義州,排行第四。張之洞出生於壹個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曾祖父、父親都通過了科舉,做過地方官。張之洞從小就才華橫溢,天賦異稟。當他五歲的時候,他去了壹所私立學校接受教育。13歲之前,已經學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不僅如此,他還學習了歷史、經濟等學科,甚至自學了包括《孫子兵法》在內的多部軍事名著。
1850年,13歲的張之洞回到家鄉參加郡考,成為壹名秀才。15歲參加省考,獲得國家學者資格。27歲,初三。他順利進入國子監,開始了職業生涯。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任用退役老兵,打敗法軍。同年建立學校和學院,共同進行武裝教育和文化教育。
1889年至1907年,張之洞為湖廣總督,洋務派領袖。在此期間,他大力扶持民族工業。在此期間,他先後興辦了鐵廠、兵工廠、煤礦、紡織布局等工業企業,還修建了魯漢鐵路,為中國的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893年,張之洞創辦自強學堂。
從65438年到0898年,張之洞反對戊戌變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論。
1901年,張之洞開始大力支持教育,起草校規,創辦師範學校。
1907授予學士學位。同年,與袁世凱同獲軍務大臣之職。
1909年,張之洞去世,享年72歲。
張之洞的教育思想
張之洞是壹位傑出的教育家,為教育改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也是壹位獨立的思想家。清末,封建社會走到了盡頭。在清末混亂時期,出現了壹個人,那就是張之洞。他在這個關鍵時期制定了壹系列措施,使中國迅速發展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之洞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張之洞頒布了《癸卯學制》,即現代學制中學校的章程。這壹學制的發布,徹底改變了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也宣告了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的終結,新的教育機制即將迎來。
第壹,中式和西式。
張之洞的教育理念是“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讓學生先學經、學史,再在此基礎上學習其他技能,以補其短,取長補短。
第二,主張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設置各級學校。
改革舊的科舉和舊的私塾,興辦新的學校,設置幼兒園、普通學校、師範學校和實業學校,通過不同的分類突出學校的優勢。和今天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再到大學是壹個概念。
第三,建立工農兵學校。
學校不單壹,內容更細分。與農業、工業和商業有關的學校,包括軍事學校和鐵路學校,可以描述得更詳細壹些。
張之洞的教育理念和現在的人才培養要求差不多。只有學好基本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張之洞大力發展新式教育,成為近代教育的奠基人。
張之洞書法
張之洞字蕭達,清代人物,名南。
張之洞不僅以成就聞名,在書法領域也是如此。張之洞書法的特點是筆法蒼勁、豪放、豪放、豪放。看他的作品自然豐富跌宕起伏,真是佳作。張之洞書法的秘訣在於八個字:以結求財,以筆求點綴。
張之洞個人並不喜歡六朝的書法。在他看來,六朝書法不知筆法,隸書良莠不齊。張之洞的書法師法蘇東坡,所以創作時善於用側翼。
人們在欣賞張之洞書法的同時,也可以從他的書法中領略張之洞為人處事的風格。張之洞的行為就像他的筆法壹樣死板,但他也圓,帥,豪放。所以人們常說活的書法作品能揭示壹個人的性格特征,壹點也沒有錯。
張之洞在書法作品中融入了人格魅力,所以他的書法變得更加蒼勁有力,這也是張之洞的魅力所在。張之洞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與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他所有的成就都是通過他壹步壹步的努力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