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霞1
上海市楊浦區紅色文化發展中心(國歌陳列館)主任、館長,文物與自然歷史系列副研究館員。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
楊春霞從講解員做起,在文博的崗位上堅持了20多年。她帶領團隊深入基層,搭建平臺,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歷史建築保護。
她致力於傳播紅色文化,培養了壹支優秀的宣教團隊,著力打造“國歌故事進課堂”“國歌響亮”升旗儀式等品牌項目,高質量完成了國歌展廳裝修及展覽推廣工程,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她潛心研究,學會取長補短,發表專業論文6篇,參與編輯出版書籍4本,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幹壹行、愛壹行、精壹行”的努力和追求。
2.汪正華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壹醫院消化道腫瘤壹病區主任。腫瘤科主任,腫瘤教研室主任。
汪正華身兼數職。雖然家庭負擔很重,但從不影響她的工作。她熱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總是給人壹種樂觀陽光的生活態度。
經過多年的努力,汪正華已成為全國和全省知名的腫瘤學專家,並在多個省級和國家級學術團體獲得專業職務。經常在各種平臺講課,在學術活動中帶領團隊進行學術交流。
3.蔣祖禮
現任國網莆田供電公司二級變電站二班副班長。
從事電力行業壹線變電站檢修工作14年,在搶險救災、事故搶修、專業技能競賽、技術改造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他用14年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夯實了電網安全的第壹道防線。
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做好本職工作,以釘釘子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初心,奮進。
4.何小虎
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廠高級技師。
何小虎主要從事各類液體火箭發動機渦輪泵、燃燒室等關鍵部件的生產加工,先後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參與了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任務。他積極改進方法,加工效率提高了4倍,刀具損耗降低了80%,為“大國重器”的研制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致力於航空航天事業的他創新性地提出了“首件標定參數法”和“異形零件找正法”,先後解決了高溫合金的切割難題,成功申請了1項國際專利。
何小虎的獨特技能是在非精密環境下實現產品的精密加工。通過掌握機床性能和工藝方法,將機床性能發揮到極致,保證零件達到1/10的加工精度。
5.馬昌浩
現任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轉子車間數控車工、技術員..主要負責離心式壓縮機各種型號葉輪的精加工,承擔壹些急、難、險、重工件的沖、研。他是神谷集團的生產骨幹和技能精英,也是“工人創新大師”,被身邊的工人譽為“刀尖上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