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艾薇(1890-1955),中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主要代表著作:《高等統計學》、《初等統計學》、《初等教育心理學》、《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葉林(1893-1977),原名祥林,原名孫氏。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書。翻譯並出版了:《阿朵·伊爾夫,從心理學角度看小說中的風景寫作》、《導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列寧對蘇聯教育的貢獻》等。
4.陳力(1902 . 7 . 22-2004 . 3 . 18),湖南平江人,中國工業心理學的奠基人,智力理論和心理測驗研究的開拓者。
5.朱知賢是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之壹,也是壹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出版總署教育組組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國務院公布了第壹批博士生導師,培養了新中國第壹位心理學博士林崇德。
6.李毅,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青少年心理研究、潛能開發研究與自信訓練、心理咨詢與診斷。
7.嚴松,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兼職副教授。他的研究興趣包括視知覺、目標識別、感覺記憶和工作記憶、語言認知的神經心理學研究和認知的跨文化心理學研究。
8.彭凱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社會與人格心理學主任。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社會和文化心理學、文化和認知以及應用社會心理學。近期工作涉及自我概念、辯證思維、行為經濟學、領導決策、組織文化等。
擴展數據: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日益發展,為心理學在中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心理學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
建國初期,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機構以及從事心理學工作的人員迅速增加。。在全國的師範大學和壹些醫學院、體育學院,都成立了心理學教研室或教研組,開設必修或選修的心理學課程。
在國家學科規劃中,心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壹,制定了12 (1956)的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學科發展的新前景。
心理學家討論了心理學研究與實踐的結合,明確指出科學必須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因此相應地加強了研究工作的計劃性和幹部的培養,在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院系調整時北大有心理學專業)開設了心理學專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和國內各大學的心理學教研室、小組相繼恢復活動。北京大學、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設立了五個心理學系。重新組織和修訂了國家心理學科計劃。舉辦了各種專業會議和學術年會。
中國心理學會成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被中斷的兩個期刊《心理學雜誌》和《心理科學通訊》也重新出版。各種教科書、專著、論文或叢書已經修訂和新出版。
百度百科-艾薇
百度百科-葉林
百度百科-陳力
百度百科-朱智賢
百度百科-心理學家
百度百科-中國現代心理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