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評價時間分類:可分為日常評價和定期評價。(1)日常考核。指對被評估者的出勤、產量和質量表現以及平時工作行為的定期評估;(2)定期評估。指按照壹定的固定周期進行的評價,如年度評價、季度評價等。2.按評價主體分類:可分為主管評價、自我評價、同事評價、下屬評價。即“360度評價法”。(1)主管評價。指上級主管對下屬員工的評價。這種自上而下的考核,由於考核的主體是主管領導,可以準確反映被考核者的實際情況,也可以消除被考核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壓力。但有時也會受到主管領導的疏忽、偏見、感情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造成評價偏差。(2)自我評價。指被考核人自己對其工作表現和行為的評價。這種方法透明度高,有利於考生在平時根據評價標準自覺約束自己。但最大的問題是存在“翹起來”的現象。(3)同事評價。指同事之間的相互評價。這種方法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但評價結果往往受到被評價者人際關系的影響。(4)下屬評價。指下屬員工對其直接主管的評價。壹般選取壹些有代表性的員工,采用相對直接的方法進行評價,比如直接打分法,評價結果可以公開,也可以不公開。(5)客戶評價。許多企業還將客戶納入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在某些情況下,客戶通常是唯壹能夠觀察員工在工作現場表現的人。這時,它們就成了性能信息的最佳來源。3.根據評價結果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1)將定性評價的結果表示為對某人工作評價的書面描述,或以優秀、良好、中等、中等、差的形式表示員工間評價的相對順序;(2)定量評價結果以分數或系數等定量形式表示。
當然,每個企業的經營範圍和模式都不壹樣,不能壹概而論,要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