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438年3月115的聚會上,雙匯被曝出“瘦肉精”事件,市值蒸發數百億。當年其營業凈利潤下降51%。2022年3月15日,南昌雙匯車間亂象被曝光後,雙匯發展和萬洲國際兩家“雙匯系”公司累計市值蒸發超6543.8+05億元。
作為上市食品企業,負面輿論的發酵速度遠遠快於企業的發展速度。拋開這些負面輿論,市場上還有壹種聲音:隨著大豬企業的不斷發展,雙匯的“屠宰王”寶座幾乎不穩。
2021屠宰業務收入391億元。
收入占比58.60%
從其2021年報來看,雙匯報告期內營業收入666.82億元,同比下降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66億元,同比下降22.25438+0%。營收結構方面,2021,雙匯開發的包裝肉制品實現營收約274億元,占比41.05438+0%;屠宰收入約3965438+億元,占比58.60%;其他實現營收約63億元,占比9.46%。屠宰板塊依然是雙匯的產業支柱。
但觀察近五年的數據,非鼠疫爆發前,雙匯在肉制品方向發力,在2019-2020市場缺豬的近兩年,雙匯屠宰板塊業務占比上升,2021,其屠宰板塊業務占比再次下降。
該行業高度分散
屠宰龍頭僅占2.35%。
數據顯示,2021年,雙匯發展生豬超過11萬頭。按照2021年全國生豬屠宰量671萬頭計算,雙匯的屠宰量僅占全國屠宰量的1.6%。事實上,中國的屠宰行業是高度分散的。調查顯示,2020年,雙匯、龍達料理和雨潤的市場份額將分別為4.4%、2.5%和1.8%。此外,根據中國商業信息網的研究數據,國內屠宰行業僅占5%左右,其中龍頭屠宰行業僅占2.35%,屠宰行業仍處於高度分散的水平。
雙匯發展作為屠宰龍頭企業,本可以在行業分散集中的現狀下,進壹步穩固其屠宰龍頭地位。但從2021年報來看,其在方便食品的研發上下了很大功夫,屠宰板塊的擴張並沒有太多體現。在其年度報告中列出的九大R&D項目中,只有壹個與冷鮮肉有關,其他都是方便菜、煙熏食品和辛辣研究。
豬企大力布局屠宰能力
穆元宰或追到雙匯
縱觀整個肉類行業,隨著豬企的快速發展,屠宰行業高度分散的格局可能被打破。去年有壹個消息,牧源、溫氏、新希望、天邦等生豬巨頭在屠宰行業大踏步前進。從數據來看,用“大踏步前進”這個詞壹點都不為過。
截至目前,牧源已投入運營8家屠宰場,總屠宰量達2200萬頭。今年上半年,還有三家屠宰場將投入運營。預計2022年6月底總出欄量將超過3000萬頭。
溫氏股份表示,未來公司20%的豬屠宰後作為鮮活產品出售。按照2022年1800萬頭出欄的目標,生鮮產品出欄20%,即出欄生豬360萬頭左右。石聞將在今明兩年增加400萬頭生豬屠宰量。
天邦股份表示,預計今年生豬屠宰量將達到654.38+0.2萬頭-654.38+0.3萬頭。
新希望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屠宰量,但也明確表示將根據規模和市場情況開發落地屠宰項目。
如今,隨著豬企的快速發展,全產業鏈的發展勢必會瓜分壹部分屠宰市場。
回顧近五年的數據,雙匯年屠宰量維持在1000-17萬頭。據調查,我國大型屠宰場平均產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按照牧原3000萬的出欄量,其出欄量應該達到900萬。在牧原屠宰規模大幅增加和豬改肉的大方向引導下,估計屠宰量可能會更高。
所以,當其他企業的屠宰板塊發展到壹定程度,雙匯的領先地位能否保持還是壹個問號。
當然有人會說,現在的屠宰行業格局比較分散,即使豬企大規模進入屠宰行業,對雙匯也不會有太大影響。畢竟市場蛋糕那麽大,雙匯只占不到5%,還有近95%的空間可以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