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壹個心理學的學術名詞,是指大學生的心理具有許多中青的特征,但作為壹個特殊的群體,大學生並不能完全等同於社會上的青年。心理健康壹般用量表來衡量,其標準並不固定。心理健康標準隨著時代和文化背景的變化而變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1,智力正常
正常智力主要是指個體通過經驗進行學習和理解、獲取和保持知識、快速準確地應對新情況、通過推理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健康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強烈的探索興趣。他們能夠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保持壹定的學習效率,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和滿足。
2.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的主要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
心理健康大學生樂觀開朗,充滿朝氣和自信,對生活充滿希望,善於調節情緒,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下找到合理的方式發泄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3.聲音意誌
健全的意誌主要是指個體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果斷性、韌性和自制力。
心理健康大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有壹定的控制力,能正確認識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在事情發生時有壹定的決策能力,能持之以恒,能克制沖動,對突發事件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4.人格的完整性
人格是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完整是指個體具有健全的人格,其氣質、能力、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均衡發展。
心理健康大學生能夠保持思想、言語和行動的和諧,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有積極的人生觀,能夠統壹自己的需要、目標和行動。
5.自我意識是完美的
自我意識的提升主要是指對自己的正確認識、評價和接納。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評價自己,不驕不躁,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正視現實,積極進取,表現出自尊、自強、自愛。
6.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可以反映大學生與他人的交流。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樂於與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友誼、寬容和理解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在交往中保持獨立完整的人格,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能與集體保持和諧的關系,懂得分享,保持積極的交往態度。
7.社會適應很正常
適應性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壹個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與社會保持良好的聯系,對當前的社會形勢有清醒正確的認識,思想和行動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符合社會的要求。
當妳發現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與社會需求相矛盾時,妳能迅速調整自己,適應社會變化,與社會保持和諧。
8.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
大學生處於特定的年齡階段,心理行為要與年齡和角色相適應,認知、情感、言行、行為要符合其年齡階段的特點。
心理健康大學生通常精力充沛,好奇,思維敏捷,喜歡探索。太成熟,太幼稚或者太依賴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