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環境很好的小區。對於很多人來說,生活在這裏,寶石山、植物園等景點都是“剛出家門,擡腳就走”。
不過這裏的房子都比較老,大部分都是90年代建的。雖然2009年裝修過壹次外立面,但畢竟時間久了,壹些老房子還是有很多“小問題”需要裝修。
今年,西湖區將為80戶低保、低收入家庭改造舊房。目前已經確定了設計施工單位,也確定了80戶的設計方案,正在改造12戶老人家庭。
劉奶奶家是西湖區今年第壹個完成老化改造的房子。
改造後,老房子有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
昨天下午,靈隱街道的工作人員帶著我和設計師,去了劉奶奶家。
這位老人習慣了在西湖邊的日子。
我不動了
劉奶奶的房子在三樓。房子挺小的,23平米左右,但對她來說,“壹個人住就夠大了”。
我們去她家的時候,奶奶剛從超市買完東西回來,買了壹些雞蛋和礦泉水。
奶奶的聽力不太好,不得不大聲說話,但是街道工作人員說奶奶的身體還是挺好的。
其實奶奶的兒子早就建議她同居了,她不同意。
這位老人已經在西湖邊住了30多年了。她周圍的鄰居、社區工作人員、小店都習慣了,她“不打算搬”。
8月7日壹大早,6個誠懇恭敬的建築工人來到劉奶奶家,扛著各種建築材料。
組長是本次改造工程的設計者劉·。
在此之前,劉曾多次去過劉奶奶家,主要是交流如何重建房子。
“我們會先評估老人的客廳和身體狀況,和老人及家屬溝通,再改造方案。方案敲定後,改造的細節也會跟老人和家屬溝通。老人和家屬確定設計方案後,會上報社區和街道審核。在我們進場施工之前,三方都已經批準了改造方案。”
施工期間,街道會安排老人先住老年公寓,部分老人也會先住家屬院。劉奶奶家重建時,靈隱街在秋實村,給她安排了壹套公寓過渡。
讓老人住的更安全更方便,這是這次改造的主要目的,所以改造的重點是針對衛生間和廚房地面。
劉奶奶的衛生間很小,只能站壹個人,所以壹開始就沒裝洗臉臺。奶奶在裏面放了壹個凳子,上面放了壹個臉盆。她每天洗臉的時候,都會往臉盆裏放壹點水。洗完後,她把它倒出來。
裸露的線路都卡在管道裏了。
去洗手間的路上安裝了扶手。
劉說,幾乎所有的電線和線路在房子裏重新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