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歙縣有哪些保存完好的建築?

歙縣有哪些保存完好的建築?

妳是去旅遊還是寫論文?

(1)魚梁壩,新安江上遊最古老、最大的古攔河壩,已有年的歷史。大壩位於歙縣以南1km的練江上,南端靠近龍井山,北端靠近郁亮古鎮老街。狹窄的青石板路上有許多岔路通向河邊,河邊通向郁亮大壩。

魚梁壩長143米,壩底寬27米,壩頂寬6米,高約5米。大壩以上水位差2.9米。它們都是由堅固的石頭制成的,每塊石頭的重量都超過100噸.他們的建築方法科學而巧妙。有專家認為,魚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可與橫臥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故又稱“江南都江堰”。

郁亮古鎮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遊客可以欣賞城市西部的風景和古橋塔的影子。樓內有新安碑園,陳列有俞題寫的《清澗堂》。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是黃山通往千島湖的必經之地。太白樓為雙層亭閣,懸梁飛檐,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有歷代碑刻,有古墨拓片,有古今名家對聯。

遊客可以欣賞城市西部的美麗風景和古老的橋塔。

相傳唐朝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到歙縣拜訪隱士徐宣平,卻在練江岸邊錯過。後人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了這座太白樓。

(3)現存的南橋建築基本保持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尤其是“排格柱”,是地道的宋代“建築方法”,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而歙縣博物館就在南橋樓。

歙縣博物館位於南橋樓內,陳列著歙縣歷代文物,包括繪畫、瓷器、硯臺等。南橋樓,俗稱二十四柱。據地方誌記載,此樓始建於隋末,宋、明兩代多次重修。

(4)徽商故裏鬥山街是集古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樓為壹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就像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鬥山街有典型的徽派民居,如王氏宅院、官家楊家大院、古私塾徐家亭堂、世代商賈潘家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作坊“葉氏貞節坊”等。

(5)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歙縣中心原徽州府內新建的仿古旅遊城。該園於2000年6月165438+10月16日建成開放,再現了明清時期徽州城市風貌。它金碧輝煌,古樸典雅,粉墻黛瓦,鱗次櫛比,雕刻精美,傳遞了徽派文化的神韻,創造了徽派建築和雕塑的精髓。“我這輩子都沒夢到過惠州。”走進徽園,就像走進了婀娜多姿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